
(1).監禁問罪。 晉 潘嶽 《馬汧督诔》:“而 雍州 從事忌 敦 勳効,極推小疵,非所以褒奬元功,宜解 敦 禁劾,假授。”
(2).猶克制,制約。 清 恽敬 《吳城萬壽宮碑銘》:“符籙之用,充志壹神以通馭萬靈,禁劾百物。”
“禁劾”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監禁問罪
指對某人進行拘押并追究罪責。例如,晉代潘嶽在《馬汧督诔》中提到:“宜解敦禁劾,假授”,意為解除對馬敦的監禁與罪名,恢複其官職。
克制、制約
表示通過某種力量或規則進行約束。清代恽敬在《吳城萬壽宮碑銘》中寫道:“符籙之用……禁劾百物”,此處指符箓具有制約萬物的作用。
如需進一步探究例句或相關文獻,可參考《馬汧督诔》《吳城萬壽宮碑銘》等原文。
禁弊是一個常見的詞彙,它有着豐富的涵義和使用場景。詞語“禁弊”由“禁”、“弊”兩個字組成,它的出處、繁體字形、古時字寫法以及近義詞、反義詞等方面都值得我們探究。
禁弊一詞主要有兩個基本含義:一是禁止、制止弊端、糟糕的行為或不良現象;二是用盡各種辦法來整治、糾正、防範弊端、不良現象的出現。
拆分部首是禁的卩和弊的弓,而筆畫分别是禁的四畫和弊的五畫。
禁弊一詞可以追溯到古代。在《莊子·逍遙遊》中,有“歲有三日,斬草除弊”的記載,可以看出古時對弊端的禁止和清除是非常重視的。此外,在我國現行憲法中,也有明确規定“公民有揭發、控告、檢舉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權利”。可見,“禁弊”一詞在維護社會良好秩序和整頓政風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禁弊的繁體字版本是「禁蔽」,字形上較為複雜。禁字的「卩」部分由「サ⼝サ」組成,弊字的「弓」部分則是繁體字弓形的變形。
在古時的字寫法中,禁字的「卩」部分由短橫加上下兩點構成,弊字的「弓」則是一個像弓形的手勢。
1. 我們應該加大力度,不斷加強禁弊工作。
2. 這場行動的目的是為了禁止和制止各種弊端的存在。
禁弊的相關詞彙有:禁食、禁酒、禁賭、禁煙、禁品等。
禁弊的近義詞有:禁止、制止、阻止。反義詞有:寬容、放寬。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