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蟬腹龜腸的意思、蟬腹龜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蟬腹龜腸的解釋

蟬飲露而腹空,龜耐饑而腸細。比喻窮困的處境。《南齊書·王僧虔傳》:“蟬腹龜腸,為日已久,饑虎能吓,人遽與肉;餓麟不噬,誰為落毛?” 唐 陸龜蒙 《逸句》:“但説漱流并枕石,不辭蟬腹與龜腸!”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蟬腹龜腸”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chán fù guī cháng,其核心含義可結合多個權威來源綜合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1. 比喻極度饑餓或窮困
    古人認為蟬靠飲露水為生(腹中空),龜耐饑腸細(進食少),故以二者結合形容人長期處于饑餓或貧困的狀态。例如《南史·檀珪傳》記載:“蟬腹龜蛇,為日已久”,即用此意表達生活窘迫。

  2. 延伸含義
    在部分語境中,也可引申為對清貧生活的自嘲或安貧樂道的态度,如清代葉鳴鸾詩句“蟬腹龜腸亦自寬”。


出處與用法


例句與典故

  1. 唐代陸龜蒙《逸句》寫道:“但說漱流并枕石,不辭蟬腹與龜腸!”,表達隱士甘于清貧。
  2. 反諷用法:
    《南齊書》中“饑虎能吓,人遽與肉”一句,通過對比猛獸與人的處境,強化了成語的困頓之意。

近義與反義


注意

如需更詳細文獻原文或例句,可參考《南史》《南齊書》等古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蟬腹龜腸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形容人的胃口極大,能消化各種食物。以下是其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詞語的簡要解釋。 拆分部首和筆畫: 蟬:蟲字旁 + 菌字頭,共9畫 腹:⺼本字旁 + 複字底,共13畫 龜:龍字頭 + 匛字身,共16畫 腸:⺼本字旁 + ⻗字框,共9畫 來源: 蟬腹龜腸這個成語出自《史記·平準書》。相傳當年漢朝有一位名叫龜茲的兒子,他的胃口非常大,可以在一頓飯中吃掉很多食物。于是人們用“蟬腹龜腸”來形容他的胃口之大。 繁體: 蟬腹龜腸 古時候漢字寫法: 蟬:蟬 腹:腹 龜:龜 腸:腸 例句: 他的食量大得像蟬腹龜腸一樣,簡直讓人難以置信。 組詞: 美食、果腹、貪食、胃口、暴飲暴食 近義詞: 饕餮、食欲旺盛、垂涎三尺 反義詞: 小胃口、無食欲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