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跋剌的意思、跋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跋剌的解釋

象聲詞。 唐 李白 《酬中都小吏攜鬥酒雙魚于逆旅見贈》詩:“雙鰓呀呷鰭鬣張,跋剌銀盤欲飛去。”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跋剌(bá là)是漢語中一個典型的拟聲詞,主要用于模拟物體突然破裂、拍擊水面或猛然動作時發出的聲響。其釋義與用法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本義與古籍用例

  1. 魚躍聲

    最早見于《詩經·衛風·碩人》"鳣鲔發發"的異文記載。漢代學者鄭玄箋注《詩經》時寫作"魚躍跋剌之聲", 描述魚尾拍打水面的聲響。唐代杜甫《漫成一絕》"船尾跳魚撥剌鳴"亦承此意, "撥剌"即"跋剌"的異寫形式。

  2. 物體爆裂聲

    《水浒傳》第二十三回描寫武松打虎時:"把那條梢棒折做兩截,隻拿得一半在手裡……原來打急了,正打在枯樹上,把那條梢棒折做兩截",明代容與堂刻本注"跋剌"為棍棒斷裂的拟聲。

二、引申義項

  1. 迅疾突然的動作

    清代小說《醒世姻緣傳》第八十八回:"隻見他跋剌一聲,跳下驢來",此處形容動作迅猛突然。

  2. 聲勢張揚的狀态

    方言中保留"跋剌剌"的疊詞用法,如關漢卿《拜月亭》第三折:"瞅的我兩三番斜僻了新妝面,把劈剌剌馬蹄兒踏碎",以"劈剌剌"強化聲勢。

三、現代語言留存

在現代漢語中,"跋剌"作為拟聲詞仍見于方言及文學描寫,多寫作"撥剌"或"叭啦",如:"樹枝被雪壓得叭啦一聲斷了"(引自《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


參考資料

  1. 《毛詩正義》(中華書局點校本)
  2. 《杜詩詳注》(中華書局1979年版)
  3. 容與堂本《水浒傳》(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版)
  4. 《醒世姻緣傳》(上海古籍出版社校注本)
  5. 《關漢卿戲曲集》(人民文學出版社版)
  6. 《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版)

網絡擴展解釋

“跋剌”是一個古代漢語中的拟聲詞,主要用于描述物體突然發出的聲響或動作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該詞為象聲詞,多用于形容魚躍出水面、物體突然彈起或快速移動時發出的聲響。例如李白詩句中“跋剌銀盤欲飛去”,生動描繪了魚在盤中掙紮時帶動銀盤的聲響與動态。

  2. 讀音與字形

    • 拼音:bá là
    • 注音:ㄅㄚˊ ㄌㄚˋ
    • 單字拆分:“跋”本義為翻山越嶺,“剌”可表違背或同“拉”,但合成後僅作拟聲使用。
  3. 文學出處
    最經典的用例見于唐代李白《酬中都小吏攜鬥酒雙魚于逆旅見贈》:“雙鰓呀呷鳍鬣張,跋剌銀盤欲飛去。”此處通過聲音描寫增強魚躍的生動畫面。

  4. 使用場景
    多用于古典詩文,現代漢語中已罕見。其拟聲特性使其常與動态描寫結合,如物體彈跳、掙脫束縛等情景。

  5. 相關延伸
    需注意與“剌(là/lá)”單獨使用時的區别,後者可表違背(如“乖剌”)或同“拉”的動作,但與“跋”組合後僅保留拟聲功能。

可通過權威古籍詞典(如《漢語大詞典》)或李白詩集注釋進一步查證具體用例。

别人正在浏覽...

哀隱白楮唱籍愁絶春季登蹑頂燈斷怪除妖斷絲惡頭兒泛納反裘負刍符會輻集購問孤店詭産古文鶴背揚州渙滅家敗人亡監齋角裡蛟龍匣嚼舌根勁厲劇目锞子狂謼狼荒亮私良知鍊鋸厲世摩鈍錄用美譚明表默誦排連噴壺潛望鏡豈能榷采群像入甲乳饧塞角三奇上丁十時澍流隨俗浮沉田采剃落彤盧通天徹地頭肚汙渠相父崤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