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抗表的意思、抗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抗表的解釋

向皇帝上奏章。《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閒”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 亮 以 建興 五年抗表北伐,自傾覆至此整二十年。”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牍·王知古》:“ 盧龍軍 節度使檢校尚書左僕射 張直方 抗表,請修入覲之禮。” 宋 王禹偁 《讓西京留守表》:“是以泣血濡毫,呼天抗表,願罷萬錢之俸,預營五尺之墳。”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雙樹幻鈔四》:“﹝ 玄奘 ﹞志遊西土,訪求異本,以參訂焉。以三年冬,抗表辭帝,制不許。”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抗表”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含義為向皇帝上奏章,常見于曆史文獻或文言文語境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2.曆史用例

3.常見誤解辨析

4.相關詞彙擴展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文書制度或具體曆史案例,可參考《資治通鑒》《三國志》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抗表

抗表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用來描述一個人或一個群體對某種不公正、不合理或不正當行為做出積極、有力的反抗或反對的行動。

拆分部首和筆畫

抗表的拆分部首是手部,總計5畫。

來源

抗表一詞來源于古代王朝的朝廷體制。在古代,民衆若對朝廷做出了意見或投書,請願等行動,需通過拜表的方式傳達給朝廷。如果民衆有不滿或不公的地方,他們可以選擇忍氣吞聲或抗表。

繁體

抗表的繁體字為「抗表」。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抗表」的寫法略有不同,字形上的變化較小。一種常見的寫法是将抗字的「攴」部寫成「⺂」,這種寫法在碑銘和古代文獻中比較常見。

例句

1. 在古代,人民如果對朝廷的不公行為感到憤慨,他們可以選擇抗表表達不滿。
2. 這位勇敢的青年決定抗表,為了維護正義和公平。

組詞

1. 抗争:指為了維護權益或抗議某種行為而進行的鬥争。
2. 抗議:指對某種行為或局面表示不滿,以表達不滿的态度和要求。
3. 抗暴:指對暴力行為和暴政進行反抗和抵抗。

近義詞

1. 反抗:指公開抵抗或反對某種壓迫、不公或不合理的行為。
2. 反對:指對某種主張、觀點、行為表達不同意見或持反對态度。

反義詞

1. 順從:指服從他人的意願,沒有抵抗或反抗的行動。
2. 逆從:指違背原本應該遵守或執行的規定或命令。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