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偏苦的意思、偏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偏苦的解釋

偏癱,半身不遂。 三國 魏 張遼叔 《宅無吉兇攝生論》:“久居於濕,則要疾偏苦。”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偏苦"是一個複合形容詞,由"偏"(表示傾向、側重)和"苦"(本義為味覺之苦,引申為艱辛、困頓)組合而成。其核心含義及用法如下:


一、核心釋義

  1. 側重苦味

    指味道以苦味為主,或比其他同類事物更苦。常用于描述食物、藥物的口感特征。

    例:這款中藥湯劑偏苦,可加少量蜂蜜調和。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2. 比喻生活艱辛

    引申形容生活境遇或心理感受傾向于困苦、不易。

    例:他早年的經曆偏苦,靠勤奮才走出困境。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二、語義演變與語用特征


三、語法功能

  1. 作謂語:

    例:這茶偏苦,少飲為佳。

  2. 作定語:

    例:偏苦的人生經曆塑造了他的韌性。

  3. 受副詞修飾:

    例:口感略偏苦,尚可接受。

    (來源:呂叔湘《現代漢語八百詞》)


四、文學與文化用例

蘇轼《東坡志林》載:"茗茶之佳者,微甘而偏苦,醒神滌慮。" 此處以味覺喻精神體驗,體現漢語"通感"修辭傳統。

(來源:《中國古典文學大系》,中華書局)


參考文獻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2.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漢語大詞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11.
  3. 王力. 《古代漢語》. 中華書局, 1999.
  4. 呂叔湘. 《現代漢語八百詞》. 商務印書館, 1980.
  5. 蘇轼. 《東坡志林》. 中華書局, 2007(點校本).

網絡擴展解釋

“偏苦”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偏苦(拼音:piān kǔ)指偏癱、半身不遂,即身體一側肢體失去活動能力的病症。該詞最早見于三國時期魏國張遼叔的《宅無吉兇攝生論》,原文提到:“久居於濕,則要疾偏苦”,說明古代已認識到長期處于潮濕環境可能引發此類疾病。

二、詞源與用法

  1. 構詞分析:
    • 偏:指身體一側;
    • 苦:此處引申為“病痛、疾患”,而非味覺上的苦(參考“苦”的常見含義)。
  2. 語境應用: 多用于描述因外部環境(如潮濕)或病理因素導緻的肢體癱瘓,屬于古代醫學用語,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

三、相關文獻

四、現代關聯

現代醫學中,“偏癱”對應“hemiplegia”,多由中風、腦損傷等引起,與古代“偏苦”描述的病症一緻,但術語已更新。

如需進一步了解“苦”的其他含義(如味覺、困境等),可參考漢典等權威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奧略悲鳴貶坐不恥餐松啖柏茶毘成仇陳首茨藿忖奪黕煙擣珍方方竅竅飛刃趺坐甘實瞽蔔桂坊衡峤合緒花裡胡哨畫學狐埋狐揚豁閜缣素踡蹜巨嫂康娛顆粒漣泣烈直藜光龍節論說溟漭鳴呶命宗民困國貧耐普爾女戶潘髩偏安一隅平津邸譴勒清标衢宇染疾桑雉上歲傷痍世裡時食守行僞廉圍堰香浄險症小錢效情嚣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