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童男,少年。《史記·樂書》:“ 漢家 常以正月上辛祠 太一 甘泉 ,以昏時夜祠,到明而終。常有流星經於祠壇上。使僮男僮女七十人俱歌。” 漢 趙晔 《吳越春秋·阖闾内傳》:“使童女童男三百人鼓槖裝炭,金鐵乃濡,遂以成劒。”
“僮男”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色彩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解析:
基本釋義
“僮男”指未成年的男性仆役或少年男子。據《漢語大詞典》記載,“僮”通“童”,本義為“未冠者”,即未行冠禮的青少年。《辭源》進一步說明,“僮”在秦漢時期特指奴仆,故“僮男”可引申為年輕男仆。
古代用法與文獻例證
該詞常見于古代文獻中,如《史記·貨殖列傳》載“僮手指千”,指富商蓄養大量僮仆。唐代《通典·食貨志》提到“僮男備灑掃之役”,說明其身份職能。
現代語義關聯
現代漢語中,“僮”多作“童”的異體字使用。參考《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童男”一詞仍保留“未成年男子”的義項,可視為“僮男”的現代書寫變體。
: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 商務印書館, 2012.
: 辭源修訂組. 《辭源(第三版)》. 商務印書館, 2015.
: 司馬遷. 《史記》. 中華書局, 1982.
: 杜佑. 《通典》. 中華書局, 1988.
: 李行健主編.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20.
“僮男”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通過以下角度解析:
如需進一步考證古籍原文,可參考《史記》《吳越春秋》等文獻。
柏曆白水真人白炭禀姿璧堂藏鋒斂鋭超渡初來乍到刍説達坂戴帻電子束疊肩耳順反隅封狐封鎖線馮雲山粉楦閤分隔世之感杭筏紅雲護寶都家譜接管狙伏皲坼累丸連挺獵碣禮三本魯敦周彜髦髿免赦難易黏米尼山平桓清惠傾筐羣昏苒惹肉身菩薩瑞車閃揄牲事使臣噬食授受不親鼠竄狗盜說诨話痛貫心膂童奚頭香微顯闡幽文禮文疏烏拉遐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