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demarcate]∶勘查測定
(2) [examine]∶考查核定
勘定稅則
(1).核定;校定。《舊唐書·王彥威傳》:“乃命 彥威 充十二州勘定兩稅使。” 清 曾國藩 《<經史百家簡編>序》:“ 沅甫 重寫一冊,請餘勘定。” 呂澂 《中國佛學源流略講·序論》:“從上面舉的兩個例子,說明資料的時代勘定是十分重要的。”
(2).測定。 碧野 《沒有花的春天》第二章:“兩天後就由一個行地理的風水先生用羅盤在後山頂上勘定了地勢。”
(3).戡定。勘,通“ 戡 ”。以武力平定。《清史稿·選舉志一》:“ 世祖 勘定天下,命賑助貧生。”
勘定在漢語中為複合動詞,其核心含義指通過詳細核查、測量後作出确定結論,常見于法律、地理、工程等領域。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該詞包含以下三層釋義:
核查确認
指通過實地調查或數據比對後确認事物狀态,例如“勘定兩國邊界線需依據曆史條約與地理坐标”(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此用法多用于法律文書或國際協議,強調過程的嚴謹性與結論的權威性。
審定與裁決
在古籍中常用于表示對争議事項的最終裁定,如《資治通鑒》載“朝廷遣使勘定稅賦”,指官方對賦稅數額的審定(來源:中華書局《漢語大詞典》)。現代語境中多引申為對複雜問題的權威判定。
工程測量與标定
特指工程、地質領域的專業測量行為,例如“勘定隧道走向需結合地質雷達數據”(來源:《辭海》第七版)。這一釋義強調技術層面的精确性與科學性。
“勘定”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勘查測定
指實地考察并測量确定,常用于地理、工程等領域。
例:風水先生用羅盤在後山勘定地勢(出自碧野《沒有花的春天》)。
考查核定
強調對事務的審查、核對與确認,如財務、政策等。
例:勘定稅則;曾國藩曾受委托勘定《經史百家簡編》(《舊唐書·王彥威傳》)。
通“戡定”,武力平定
曆史文獻中“勘”通“戡”,指通過軍事手段平定動亂。
例:明代趙震元記載袁可立之子“勘定全豫”(《為袁石寓複開封太府》)。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舊唐書》、曾國藩文集等原始文獻。
阿留申群島包被鈔盜沖注抽丁次止詞主澄沙汰礫颠實鬥攻梵王字番役豐賤風覽攻诘挂鈎貴習沽賣國婿固謝寒鷗約蒿焄畫影圖形懻中絕對零度筐貢潰茂闊迂聯鞭了賬例侪流淚輪船馬子腼慚烹犬藏弓噴漿法批照青眸窮窭子氣息奄奄氣籲籲鋭端若敖鬼洳濕沙刼賞田刷問松瓤宿度屠酤兒妄心王音誣僞下功夫下客相門響效消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