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賞田的意思、賞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賞田的解釋

古代對有功者賞賜的田。《周禮·地官·載師》:“以官田、牛田、賞田、牧田任遠郊之地。” 鄭玄 注引 鄭司農 曰:“賞田者,賞賜之田。”《左傳·成公七年》:“ 楚 圍 宋 之役,師還, 子重 請取於 申 呂 以為賞田,王許之。”《戰國策·魏策一》:“ 魏 公叔痤 為 魏 将,而與 韓 趙 戰 澮 北,禽 樂祚 。 魏王 説,迎郊,以賞田百萬祿之。” 鮑彪 注:“閑田以待賞有功者。”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賞田是中國古代土地制度中的特殊類型,指君主或貴族為表彰功績、獎賞臣屬而授予的田地。該詞最早見于《周禮·地官·載師》中“賞田”的記載,鄭玄注:“賞田者,賞賜之田”,表明其核心功能在于以土地作為激勵手段。

從性質上看,賞田屬于“官田”範疇,不同于私有的“民田”,受賜者僅享有田地的收益權而非所有權。《禮記·王制》記載“諸侯有功者,取于閑田以祿之”,這裡的“閑田”即包含賞田成分,說明其分配源于國家掌控的儲備土地。漢代《鹽鐵論》中“功多者受多,功小者受小”的記述,則印證了賞田與軍功爵制密切關聯的特點。

在實施層面,賞田制度貫穿多個朝代:西周時期作為“分封制”的補充,春秋戰國演變為軍功授田,至秦漢形成系統的“名田宅”制度。唐代杜佑《通典·食貨志》特别記載了北朝時期“戰功勳品之官,各依品賜公田”的具體操作規範。這種土地賞賜既包含經濟價值,更具有象征榮譽的社會意義,體現了古代“祿以馭功”的治理智慧。

網絡擴展解釋

“賞田”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解釋,需根據上下文區分:

一、曆史制度中的含義(主要釋義)

指古代中國對有功者賞賜的田地,常見于周代及戰國時期。具體特點包括:

  1. 性質:作為獎勵軍功、政績的實物,屬于國家分配的土地形式之一。
  2. 文獻記載:
    • 《周禮·地官·載師》提到将“賞田”與官田、牛田等并列,規劃在遠郊地區。
    • 《左傳·成公七年》記載楚國子重因戰功請求賞田,獲周王批準。
  3. 管理方式:屬于“閑田”,專門預留用于封賞,體現古代分封制特點。

二、成語的引申義(少數解釋)

少數詞典(如)将其解釋為成語,意為“被人賞識、器重”,由“賞”(贊賞)和“田”(代指人才)組合而成。但此用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需謹慎使用。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周禮》鄭玄注或《戰國策·魏策》相關記載。

别人正在浏覽...

阿毗地獄白手起家庇冒裨助稱耗稱進崇仰酬勸蜍蟾黜挫純素當行憚直東台東野巴人二十五弦幹安曲革革貫叙故官寒馥花燈嘩歡壞隤驩愛湖學江蓠基金會驚群動衆敬竈盡孝蠲損老掉牙厲疾領覽賣倒霾晦末篇難倒彯搖批郄導窾欺谄慶綿慶澤蛩蛩氈铨拟曲袷穰歲仁彊芟剪神超形越身服收尾悚戰天京保衛戰通榜同旅土巴佬忘翼小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