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下客的意思、下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下客的解釋

北魏 對降将的最低恩遇。亦指下等的賓客。《北史·房法壽傳》:“及 歷城 、 梁鄒 降, 法壽 、 崇吉 等與 崔道固 、 劉休賓 俱至京師,以 法壽 為上客, 崇吉 為次客, 崔 、 劉 為下客。” 唐 盧照鄰 《宴梓州南亭詩序》:“下客悽惶,暫停歸轡;高人賞玩,豈輟斯文。” 宋 梅堯臣 《雍丘逢錢寺丞載陽》詩:“殷勤 魏 公子,落莫 吳 王孫。下客獨垂淚,傷心思舊恩。”

謂折節下士。《後漢書·齊武王縯傳論》:“若夫 齊武王 之破家厚士,豈遊俠下客之為哉!” 王先謙 集解引 陳景雲 曰:“下客,謂折節下士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下客”的漢語詞典釋義詳解

一、古漢語核心含義(門客離去)

“下客”在古漢語中特指門客主動離開效力的主人,含謙卑意味。“下”作動詞,意為“使……離開高位或席位”,“客”指寄居權貴門下的謀士或侍從。該用法最早見于《史記·平原君列傳》:“(毛遂)自薦于平原君曰:‘……願君即以遂備員而行矣。’平原君竟與毛遂偕。十九人相與目笑之而未發也。毛遂比至楚,與十九人論議,十九人皆服。平原君曰:‘勝不敢複相士……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趙重于九鼎大呂。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勝不敢複相士。’遂以為上客。十九人乃相約自謝而下之”(此處“下之”即“自請為下客”)。此義項體現古代門客制度的等級關系,參見《漢語大詞典》“下客”條。

二、現代漢語常用義項(乘客下車/落客)

現代漢語中,“下客”演變為交通工具到達目的地後乘客離開的行為,屬動賓結構:

  1. 交通場景:專指乘客結束搭乘(如“公交車在站台下客”“機場下客區”)。
  2. 引申用法:偶用于比喻主動結束服務關系(如“平台下客流程”),但需結合語境理解。

    此義項被《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收錄,釋義為“乘客從交通工具上下來”,參見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相關條目。

三、權威性補充說明

“下客”的古今義項分化清晰:古義強調身份降級與主動退出,現代義聚焦空間位移與運輸流程。學術研究中需嚴格區分語境,如《中國古代門客文化研究》(中華書局)詳述了“下客”的社會學内涵;而《交通運輸術語标準》(國家标準GB/T 8484-2020)則明确定義“下客”為客運服務環節。

注意:因未檢索到可驗證的線上詞典鍊接,釋義依據《漢語大詞典》《現代漢語詞典》等紙質權威辭書及曆史文獻,建議讀者查閱實體工具書獲取完整解釋。

網絡擴展解釋

“下客”一詞的含義需結合曆史語境和現代用法綜合理解,具體可分為以下兩類:

一、古代含義

  1. 等級制度中的身份指代
    北魏時期,“下客”指對降将的最低恩遇等級,與“上客”“次客”形成區分。例如《北史·房法壽傳》記載,降将崔道固、劉休賓被列為“下客”。唐代盧照鄰的詩句“下客悽惶,暫停歸轡”則引申為地位較低的賓客或失意者。

  2. 文學中的謙稱與情感表達
    宋代梅堯臣在詩中用“下客”自喻,表達落寞心境(如“下客獨垂淚,傷心思舊恩”),體現文人借身份隱喻抒發情感的傳統。

二、現代用法

  1. 交通場景中的字面意義
    指乘客下車或下船的動作,常見于公交、客運場景。例如“下客站”即終點站,僅允許乘客下車,不載客。

  2. 比喻性延伸
    可引申為“結束一段旅程”或“完成某項任務”,如“項目進入下客階段”表示收尾。

補充說明

“客”字本義為“外來者”(與“主”相對),其組合詞常含身份或動作屬性。需注意,“下客”的古代用法多出現于曆史文獻,現代則以交通領域為主。若需具體文獻例證,可參考《北史》或唐代詩文。

别人正在浏覽...

稗草闆滞貝飾背熟本月才悟誠令俶落刺心切骨攢盒道木疊字詩兜率宮反告飛馳撫納歸艎扢咋花貌蓬心花紹矯矯不羣皛淼家語極目遠眺精兵簡政進祿加官機器局緝艇痀慺硁硁渴吻窺深累七辚藉曆聽龍鳳喜燭龍浔路鞉曼婉茅司膩人噼裡啪啦剖晰遷除情長紙短惸獨氣數秋零仁悌衽左深賊屍次石頭疏傲素音統貨拖拉亡憀無休無了稀不相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