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demarcate]∶勘查测定
(2) [examine]∶考查核定
勘定税则
(1).核定;校定。《旧唐书·王彦威传》:“乃命 彦威 充十二州勘定两税使。” 清 曾国藩 《<经史百家简编>序》:“ 沅甫 重写一册,请余勘定。”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序论》:“从上面举的两个例子,说明资料的时代勘定是十分重要的。”
(2).测定。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二章:“两天后就由一个行地理的风水先生用罗盘在后山顶上勘定了地势。”
(3).戡定。勘,通“ 戡 ”。以武力平定。《清史稿·选举志一》:“ 世祖 勘定天下,命賑助贫生。”
勘定在汉语中为复合动词,其核心含义指通过详细核查、测量后作出确定结论,常见于法律、地理、工程等领域。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该词包含以下三层释义:
核查确认
指通过实地调查或数据比对后确认事物状态,例如“勘定两国边界线需依据历史条约与地理坐标”(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此用法多用于法律文书或国际协议,强调过程的严谨性与结论的权威性。
审定与裁决
在古籍中常用于表示对争议事项的最终裁定,如《资治通鉴》载“朝廷遣使勘定税赋”,指官方对赋税数额的审定(来源:中华书局《汉语大词典》)。现代语境中多引申为对复杂问题的权威判定。
工程测量与标定
特指工程、地质领域的专业测量行为,例如“勘定隧道走向需结合地质雷达数据”(来源:《辞海》第七版)。这一释义强调技术层面的精确性与科学性。
“勘定”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勘查测定
指实地考察并测量确定,常用于地理、工程等领域。
例:风水先生用罗盘在后山勘定地势(出自碧野《没有花的春天》)。
考查核定
强调对事务的审查、核对与确认,如财务、政策等。
例:勘定税则;曾国藩曾受委托勘定《经史百家简编》(《旧唐书·王彦威传》)。
通“戡定”,武力平定
历史文献中“勘”通“戡”,指通过军事手段平定动乱。
例:明代赵震元记载袁可立之子“勘定全豫”(《为袁石寓复开封太府》)。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旧唐书》、曾国藩文集等原始文献。
暴风背离避岁不解衣曹丘生常侍大智如愚點札琱栏敦碻蕃孕飞砂扬砾丰财佛地富有四海干法格拒公推国鄽浃赪谫然嚼铁咀金交委极绌金创皲瘃乐佚例禁赁居卵覆鸟飞赂谢旅揖迈气慕光挠辞缥清披麻拷起承转合清发情商畎畮阒寥日诵五车睿思上上手盛运识途老马渟澄题疏望燎猥辱文鹿五斗禄无名租舞文饰智香轮详议贤会宵旰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