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端正,工整。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杂艺》:“ 晋 宋 以来,多能书者。故其时俗,递相染尚,所有部帙,楷正可观。”《北齐书·赵彦深传》:“﹝ 赵仲将 ﹞学涉羣书,善草隶。虽与弟书,书字楷正,云草不可不解,若施之於人,即似相轻易。”
楷正作为汉语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端正工整、合乎法度,多用于形容书法、品行或仪态。以下从词典释义与文献用例角度分层解析:
楷
《说文解字》释为“木也,孔子冢盖树之者”,本指黄连木(楷树),因其枝干端直,引申为法式、典范(如“楷模”)。《广雅·释诂》载:“楷,法也。”
来源:《说文解字注》段玉裁注(清刻本卷六);《广雅疏证》王念孙(中华书局1983年版)
正
《说文》曰:“正,是也。从止,一以止。”本义为端正、不偏斜,引申为规范、纠正(如“正楷”)。
来源:《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年版)
书法术语
指书写工整有法度,符合楷书规范。
来源:《晋书》(中华书局点校本);《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版)
品行与仪态
形容人端方不苟,行为合乎礼法。
来源:《宋书》(中华书局点校本)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楷正:端正;工整。多指书法或品行。
例证引《魏书·崔浩传》:“浩书体势楷正,为世所重。”
来源:上海辞书出版社,2022年,第5册第1023页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楷正:〈书〉形 端正工整。
来源: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734页
书法理论家启功指出:“‘楷正’非仅指字形,更含笔法精严、气韵端雅之意。”(《论书绝句》)
来源:启功《论书绝句》,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
“楷正”融合了形体的工整性(楷)与规范的正当性(正),既是艺术评价标准,亦是儒家伦理的具象表达。
“楷正”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楷正(拼音:kǎi zhèng)指端正、工整,常用于形容文字书写或行为规范。例如书法中字迹的规整,或文本校对时的纠错。
文献记载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提到:“晋宋以来,多能书者……所有部帙,楷正可观。”说明“楷正”在南北朝时期已用于评价书籍抄写的工整性。
《北齐书·赵彦深传》中记载赵仲将“书字楷正”,强调其书写规范严谨。
应用领域
作为名字时,“楷”象征榜样(如楷模),“正”指正直、合乎法度,组合后寓意品德端正、行为规范。
“楷正”核心含义是端正工整,既可用于具体事物(如文字、书法),也可抽象指行为或思想的规范。需注意,不同语境中侧重点可能略有差异。
阿叔摆放饱目变産弼违嗔喝床棱楚吟典裁定场白嫡统都君子奉奠分门别户旰日稿子公筵卦资古地理学含春侯和从鑉鑪滑规踝子骨恢谑胡行乱为郊门金闺籍劲气诀窍军籍勘合侃乐劳损料器礼单灭劫磨垄拇阵女招待庖膳朴劣疲于供命铅霜清禁清埽三业扫叶省耗沈约试验诗筩石钟山天功挑达拖挂温郁仙分卸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