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書版 ”。以雕闆印刷術印書的底闆。 宋 蘇轼 《乞賜州學書闆狀》:“伏望聖慈,特出宸斷,盡以市易書闆賜與州學。”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十三:“ 杭州 嚴曙聲 烺 贈雲:‘但見 三吳 書闆盛,不知十載選樓忙。’” 清 納蘭性德 《渌水亭雜識》卷二:“ 河南 久被兵火,未知書版不散失否?”
書闆是漢語中具有曆史語義特征的複合詞,現從詞典學角度分三部分解析:
一、基本釋義
“書闆”由“書”(書寫)與“闆”(木闆)構成,原指刻寫文字的木質載體。《漢語大詞典》定義其為“刻字或寫字的木闆”,屬古代文獻記錄工具,功能類似簡牍,常見于先秦至漢代。
二、曆史演變
據《說文解字》考據,“闆”通“版”,商周時期即以木片為文字載體。秦漢時期,書闆與竹簡并用,後隨造紙術發展逐漸被取代。考古發現如湖北雲夢睡虎地秦簡,印證了書闆在律令文書中的實際應用。
三、文化引申
在文學語境中,“書闆”衍生為“典籍”的代稱。宋代《太平禦覽》載“藏書闆于秘閣”,此處指代典籍刻本。現代漢語中該詞使用頻率降低,僅存于古籍研究及特定成語(如“韋編三絕”關聯簡牍文化)中。
“書闆”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主要包含以下兩類解釋:
若需進一步考據,可查閱《中國印刷史》或《傳統樂器考》等專業文獻。
暗箭阿平絕倒敗膏白馬寺本貫筆挺布擺操心逞媚辰衡啜咀次布搭扣道理典律豆汁斷山對家放牛反浪費根深蒂固海草漢旅憨頑合生盒仗洪陶黃房輝爛虎吓嘉話積官驚弦之鳥箐澤決然贶壽浪海拉洋片壘舍冷嘲熱罵連衣靈帏劉寄奴錄入媒贽曩葉甯宅疋頭潛蟄黥首泉火欋推仁人君子山谿沈魅水粉畫熟閑田墌偷刻鄉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