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核實。《後漢書·和帝紀》:“遣使者分行貧民,舉實流宂,開倉賑稟三十餘郡。”《後漢書·順帝紀》:“遣侍中 杜喬 等八人,分行州郡,班宣風化,舉實臧否。”
(2).喻舉用人才。《文選·張協<七命>》:“至聞皇風載韙,時聖道淳,舉實為秋,摛藻為春。” 張銑 注:“舉用賢能亦如秋時萬物成實也。”
“舉實”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可分為以下兩類:
核實、查證事實
源自《後漢書》等古籍,如《後漢書·順帝紀》中“舉實臧否”,指通過實際調查确認真相或評判優劣。這一用法強調對事物真實性的考據,常見于曆史文獻或正式文書。
舉薦或任用人才
如《文選·七命》中“舉實為秋”,比喻選拔人才如同秋季收獲果實般注重實際能力。此義項與“舉”的“推舉”含義相關(參考《出師表》“衆議舉寵為督”),強調以實際才幹為标準。
總結來看,“舉實”既可指具體行動中的核實與落實,也可喻指人才選拔的務實标準,需結合上下文理解。
《舉實》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指揭示事實、揭露真相。
《舉實》的拆分部首是丶,它的總筆畫數為五畫。
《舉實》的來源是《詩經·魯頌·喪楚之館》:“舉實因之,我要而思。”其中“舉實”用于表示揭示真相的意思。
《舉實》的繁體形式是「舉實」。
在古代,漢字《舉實》在隸書寫法中的形态是略有差異的,但整體上仍可辨認。一個典型的古時候寫法是:
1. 他舉實批評了那個不負責任的政府官員。
2. 這篇報道真實地舉實了該地區的環境問題。
相關組詞有:
舉證、舉報、舉辦、實事、實情等。
與《舉實》意思相近的詞語有:
揭露、揭示、揭發、啟示、啟發等。
與《舉實》意思相反的詞語有:
隱瞞、掩蓋、虛構、歪曲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