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白谕知。《水浒傳》第二七回:“其餘一幹衆人,省諭發落,各放寧家。”
“省谕”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種主要含義,需根據語境區分:
基本含義
指古代君主通過谕旨要求官員節約開支、減少浪費,強調節儉治國。
字義解析
曆史出處
源自《左傳·襄公二十九年》的典故:“國家如家,家有不節,焉用國?”後簡化為“省谕”。
基本含義
在文學或口語中,可表示上級對下級的明确告知或發落,如官府對民衆的指令。
使用場景
發音差異
現代適用性
該詞屬古漢語,現代使用較少,常見于曆史文獻或文學作品中。
如需進一步了解不同語境下的具體案例,可參考《左傳》《水浒傳》等原文,或查閱權威詞典。
《省谕》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封建時代皇帝發給官員的密封文書,用來下達命令、通知或傳達政策等。
《省谕》的部首是“言”字旁,也可以理解為“言字旁”旁。它由12個筆畫組成。
《省谕》一詞最早出現在《漢書·文帝紀》中,當時的寫法為“省揄”。後來,根據不同的時代和地區,寫法有所演變,如今繁體字為「省諭」。
在古代,有時候會用「諭」字代替「谕」字。而且在使用“省谕”一詞時,筆畫數和字形也會有一些變化。
1. 皇帝頒發省谕,宣示新的政策。
2. 官員收到省谕後,立即行動。
官谕、谕旨、诏谕
敕令、勅令、布告
哀悼、勸告、告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