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時的好友。 唐 儲光羲 《蘇十三瞻登玉泉寺峰入寺中見贈作》詩:“逖聽多時友,招邀及浮賤。”
“時友”是一個漢語詞語,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時友(拼音:shí yǒu)指“當時的好友”,即在特定時間段或情境下關系密切的朋友。該詞強調友情的時間屬性,常用于描述過去某段經曆中結下的友誼。
時(shí):
本義為時間、季節,引申為“當時的”或“特定階段的”,例如“時空觀念”“四時如春”。
友(yǒu):
指朋友、親近之人,如“良友”“友善”,也可表示友好關系,如“友邦”“友人”。
該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更多出現在文學或曆史語境中。如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出處,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詩文典籍。
《時友》是指與時俱進的朋友,即能與時代保持緊密聯繫的朋友。
《時友》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日”和“又”,總共有8畫。
《時友》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中的《小雅·車轄》篇。在古代,人們注重與時代的交流和合作,樹立時友的觀念,以適應社會發展和個人成長的需求。
《時友》在繁體中的寫法為「時友」。
根據古代字典記載,古時候《時友》的寫法為「時友」。
1. 他們是多年的時友,共同見證了許多社會變革。
2. 我非常喜歡和他交流,因為他是一個思想開放的時友。
1. 時代友人
2. 時代先鋒
3. 時光夥伴
4. 時常交往
1. 時期之友
2. 與時俱進的朋友
3. 潮流好友
4. 同一時代的夥伴
1. 時代紊亂
2. 與時代脫節的朋友
3. 保守友人
4. 非時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