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句眼的意思、句眼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句眼的解釋

亦稱“ 句中眼 ”。指詩句中最精煉傳神的一個字。 宋 楊萬裡 《次乞米韻》:“詩腸幸自無煙火,句眼何愁着點塵。”《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半山老人一》引 宋 惠洪 《冷齋夜話》:“ 荊公 ‘江月轉空為白晝,嶺雲分晚作黃昏。’又曰‘一水護田将緑遶,兩山排闥送青來。’ 東坡 《海棠》詩曰:‘隻恐夜深花睡去,故燒紅燭照新粧。’又曰:‘我擕此石歸,袖中有東海。’ 山谷 曰:‘此詩謂之句中眼。學者不知此妙,韻終不勝。’” 宋 何汶 《竹莊詩話》卷一引《漫齋語錄》:“五字詩以第三字為句眼,七字詩以第五字為句眼,古人鍊字,隻於句眼上鍊。”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句眼”是古典詩詞鑒賞中的術語,指詩句中最精煉傳神、能體現全句意境或情感的關鍵字。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本定義

亦稱“句中眼”,指詩句中通過一字之妙激活整體意境的核心字詞。例如王安石“一水護田将綠繞”中的“護”字,通過拟人化手法讓靜态景物産生動态生命力。

二、功能特性

  1. 凝練性:如“遠帆春水闊”的“闊”字,既描繪春水浩渺,又暗示帆船遠去的空間感,一字雙關。
  2. 邏輯性:部分句眼暗含詩人思維邏輯,如“高寺夕陽多”的“多”字,通過必要條件關系(寺高→視野廣→見夕陽多)展現因果。
  3. 傳神性:蘇轼“故燒紅燭照新妝”的“燒”字,将惜花之情轉化為極具張力的視覺意象。

三、曆史溯源

該概念最早見于宋代詩論,楊萬裡曾以“句眼何愁着點塵”探讨煉字技巧,惠洪《冷齋夜話》也通過分析王安石、蘇轼詩句印證句眼的重要性。

四、辨析說明

需注意與“詩眼”(全詩核心立意)的區别:句眼作用于單句,詩眼統領全篇。如李白“疑是銀河落九天”中“落”為句眼,而整首《望廬山瀑布》的詩眼在“遙看”構建的觀察視角。

提示:部分資料提及句眼可指“文章結尾”(如),此為引申用法,主要適用于特定語境下的比喻表達,文學批評中仍以詩句關鍵字釋義為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句眼:一個常見詞彙

句眼是一個漢字詞彙,由兩個漢字組成。它拆分為“又”(左手邊),“目”(右手邊),它的筆畫數為12。句眼的意思是指句子或篇章的最後一個字或詞。它也可以用來代指文章的結束或結論。

句眼這個詞的來源比較簡潔明了。其中,“句”指的是句子,表達一種完整的意思。而“眼”則表示使用眼睛觀察,引申為觀察事物的重點或關鍵部分。組合在一起,句眼就表示句子或篇章的最後一個字或詞,作為一個重要的觀察點。

在繁體字中,句眼的寫法為“句眼”。但是在簡體字中,它的寫法為“句點”。雖然寫法略有不同,但意思都是一樣的,指的都是句子的最後一個标點符號。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常常會有不統一的現象。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也存在一些變體,其中包括句眼。在西漢字典《說文解字》中,句眼的寫法為“句目”,這是一種較為古老的表達方式。

以下是一些關于句眼的例句:

1. 這篇文章的句眼非常有力,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學術論文的句眼應該準确明了,總結全文的核心觀點。

3. 她的發言為整個會議劃上了一個完美的句眼。

除了句眼,還有一些相關的詞彙可以用來描述句子的結束和結論。例如,可以使用“尾聲”、“句尾”等來表達句子或篇章的結束部分。

近義詞:

1. 句尾

2. 尾聲

3. 結尾

反義詞:

1. 句首

2. 開端

3. 序言

總之,句眼是指句子或篇章的最後一個字或詞。在漢字中,它的繁體寫法為“句眼”,在簡體字中為“句點”。句眼在古代漢字中也有另一種寫法,“句目”。它可以用來描述文章結束或結論部分,是表達完整思想的重要觀察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