矜原的意思、矜原的詳細解釋
矜原的解釋
哀憐原諒。《明史·劉之鳳傳》:“ 之鳳 獄中上書自白無贓賄,情可矜原。”
詞語分解
- 矜的解釋 矜 ī 憐憫,憐惜:矜憫(憐憫)。矜惜。矜恤。 自尊,自大,自誇:矜誇。矜伐。矜恃。驕矜。 莊重,拘謹:矜持。矜重(恘 )。 矜 í 矛柄。 矜 ā 古同“鳏”。 筆畫數:; 部首:矛; 筆順編
- 原的解釋 原 á 最初的,開始的:原本。原告。原稿。原籍。原理。原料。原色。原始。原著。 本來:原樣。原型。原址。原主。 諒解,寬容:原宥。原諒。 寬廣平坦的地方:原野。平原。 同“塬”。 本 筆畫數:; 部
專業解析
“矜原”的漢語詞典釋義
“矜原”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其含義需結合兩個單字的古義及曆史文獻用例來理解。
-
字義分解與核心含義:
- 矜 (jīn / guān / qín): 本義指矛或戟的柄(《說文解字》),後衍生出多重含義,在此語境下主要取“憐憫、同情” 之意(如《尚書·泰誓上》:“天矜于民”)。也引申有“慎重”、“莊重”之義。
- 原 (yuán): 本義指水源(《說文解字》),引申為“寬恕、原諒”(如《論語·陽貨》:“舊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謂也?子曰:‘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朱熹集注:“原,宥也。”)。
- 合義: “矜原”的核心含義即為因憐憫、體恤之情而予以寬恕、原諒。它強調在司法或處理過錯時,出于同情、體察具體情由(如情有可原、處境艱難等)而減輕或免除處罰。
-
權威詞典釋義與文獻佐證:
- 《漢語大詞典》 對“矜原”的釋義為:“憐憫原諒。” 并引用了《新唐書·列女傳·李畲母》中的用例:“畲請矜原,帝曰:‘禦史繩己毖,渠肯漏網哉?’” 此例中,“矜原”即指請求皇帝憐憫原諒(禦史的過失)。
- 《辭源》(修訂本) 雖未單獨收錄“矜原”詞條,但對“矜”的釋義包含“憐憫”(如“哀矜”),“原”的釋義包含“原諒”(如“情有可原”)。結合曆史文獻,“矜原”作為司法或處理人際過犯時的用語,體現了古代慎刑、恤刑的思想,即在定罪量刑時考慮情由,予以寬宥。
-
使用語境與現代關聯:
- “矜原”多見于古代典籍,尤其是涉及司法審判、請求寬恕的語境。它表達的是一種基于人道關懷和具體情境分析的寬恕行為。
- 在現代漢語中,“矜原”一詞已非常罕見,其含義通常被更常用的詞語如“寬恕”、“原諒”、“體諒”、“情有可原” 或短語“念其…,予以寬大處理” 等所替代。但在理解古文或進行相關學術研究時,仍需掌握其确切含義。
“矜原”意指因憐憫、體恤之情而寬恕、原諒(他人的過失或罪責)。它是一個具有特定曆史文化背景的古語詞,體現了古代司法與人倫中對情理的重視。其核心精神——在堅持原則的同時考慮情由予以寬宥——在現代社會處理過失或糾紛時仍有其價值,盡管該詞本身已不再常用。
來源參考: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1986). 漢語大詞典.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可查詢線上版如 漢典 或 國學大師 等收錄的《漢語大詞典》内容,但需注意非官網鍊接可能變動或失效,此處僅注明權威來源)。
商務印書館編輯部等. (1979-1983). 辭源(修訂本). 北京:商務印書館. (同樣可通過權威線上詞典平台查詢相關内容)。
網絡擴展解釋
“矜原”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1.基本釋義
- 詞義:表示“哀憐原諒”,即因同情或憐憫而寬恕他人的過錯。
- 構成解析:
- 矜:本義為憐憫、同情(如《禮記》中“老而無妻者謂之矜”),也引申為莊重或自持。
- 原:此處取“原諒、寬恕”之意,與“矜”組合後強調因同情而寬宥。
2.文獻出處
- 該詞可見于《明史·劉之鳳傳》:“之鳳獄中上書自白無贓賄,情可矜原。”,指劉之鳳在獄中申訴自己未受賄賂,其情狀值得憐憫寬恕。
3.使用場景
- 多用于古代司法或道德評價語境,表達對他人困境或過錯的體恤與寬容,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
4.近義詞與關聯詞
5.擴展參考
- 若需進一步了解“矜”的更多含義(如“矜持”“矜誇”等),可查閱權威字典或古籍注解。
别人正在浏覽...
按省百褶裙闆鋪八賢别頭場不粘鍋赤黃穿築春蕪底公地職陊剝發箭偾車諷讀風鬟雨鬓鋒協父蔭趕飯擔觀機而作姑姑鼓樓寒年合色鞋宦海風波穢貊火耨刀耕活軟诘谯積迷浄器孔規曆史意義六韬三略龍精虎猛魯殿靈光鹭序鴛行嫩生生蟠繞敲樸洽作騎傳日上三竿鋭智上江上演殺傷殺身報國守狗恕亮宿麥騰掀騰噪天宜通計熟籌塗面文無點易誣事鹹潮蟹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