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句眼的意思、句眼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句眼的解释

亦称“ 句中眼 ”。指诗句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 宋 杨万里 《次乞米韵》:“诗肠幸自无烟火,句眼何愁着点尘。”《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半山老人一》引 宋 惠洪 《冷斋夜话》:“ 荆公 ‘江月转空为白昼,岭云分晚作黄昏。’又曰‘一水护田将緑遶,两山排闥送青来。’ 东坡 《海棠》诗曰:‘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红烛照新粧。’又曰:‘我擕此石归,袖中有东海。’ 山谷 曰:‘此诗谓之句中眼。学者不知此妙,韵终不胜。’” 宋 何汶 《竹庄诗话》卷一引《漫斋语录》:“五字诗以第三字为句眼,七字诗以第五字为句眼,古人鍊字,只於句眼上鍊。”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句眼”是古典诗词鉴赏中的术语,指诗句中最精炼传神、能体现全句意境或情感的关键字。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基本定义

亦称“句中眼”,指诗句中通过一字之妙激活整体意境的核心字词。例如王安石“一水护田将绿绕”中的“护”字,通过拟人化手法让静态景物产生动态生命力。

二、功能特性

  1. 凝练性:如“远帆春水阔”的“阔”字,既描绘春水浩渺,又暗示帆船远去的空间感,一字双关。
  2. 逻辑性:部分句眼暗含诗人思维逻辑,如“高寺夕阳多”的“多”字,通过必要条件关系(寺高→视野广→见夕阳多)展现因果。
  3. 传神性:苏轼“故烧红烛照新妆”的“烧”字,将惜花之情转化为极具张力的视觉意象。

三、历史溯源

该概念最早见于宋代诗论,杨万里曾以“句眼何愁着点尘”探讨炼字技巧,惠洪《冷斋夜话》也通过分析王安石、苏轼诗句印证句眼的重要性。

四、辨析说明

需注意与“诗眼”(全诗核心立意)的区别:句眼作用于单句,诗眼统领全篇。如李白“疑是银河落九天”中“落”为句眼,而整首《望庐山瀑布》的诗眼在“遥看”构建的观察视角。

提示:部分资料提及句眼可指“文章结尾”(如),此为引申用法,主要适用于特定语境下的比喻表达,文学批评中仍以诗句关键字释义为主。

网络扩展解释二

句眼:一个常见词汇

句眼是一个汉字词汇,由两个汉字组成。它拆分为“又”(左手边),“目”(右手边),它的笔画数为12。句眼的意思是指句子或篇章的最后一个字或词。它也可以用来代指文章的结束或结论。

句眼这个词的来源比较简洁明了。其中,“句”指的是句子,表达一种完整的意思。而“眼”则表示使用眼睛观察,引申为观察事物的重点或关键部分。组合在一起,句眼就表示句子或篇章的最后一个字或词,作为一个重要的观察点。

在繁体字中,句眼的写法为“句眼”。但是在简体字中,它的写法为“句点”。虽然写法略有不同,但意思都是一样的,指的都是句子的最后一个标点符号。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中,常常会有不统一的现象。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也存在一些变体,其中包括句眼。在西汉字典《说文解字》中,句眼的写法为“句目”,这是一种较为古老的表达方式。

以下是一些关于句眼的例句:

1. 这篇文章的句眼非常有力,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学术论文的句眼应该准确明了,总结全文的核心观点。

3. 她的发言为整个会议划上了一个完美的句眼。

除了句眼,还有一些相关的词汇可以用来描述句子的结束和结论。例如,可以使用“尾声”、“句尾”等来表达句子或篇章的结束部分。

近义词:

1. 句尾

2. 尾声

3. 结尾

反义词:

1. 句首

2. 开端

3. 序言

总之,句眼是指句子或篇章的最后一个字或词。在汉字中,它的繁体写法为“句眼”,在简体字中为“句点”。句眼在古代汉字中也有另一种写法,“句目”。它可以用来描述文章结束或结论部分,是表达完整思想的重要观察点。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