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打椀。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中元節》:“又以竹竿斫成三腳,高三五尺,上織燈窩之狀,謂之盂蘭盆。”參見“ 燈椀 ”。
“燈窩”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解釋,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釋義:
基本含義
燈窩(拼音:dēng wō)原指放置燈盞的凹陷結構,類似于“燈椀”或“打椀”,用于固定或支撐燈具。例如,《東京夢華錄》記載中元節習俗時提到“竹竿斫成三腳,上織燈窩之狀”,即用竹編結構模仿燈窩形狀作為盂蘭盆裝飾。
傳統建築中的實際應用
在北方農村傳統民居中,燈窩是外屋(中間房間)鍋台旁的特定位置,通常位于東西屋門口外側。此處常放置油燈或火種,與竈台配合使用,方便夜間照明及生火。
古籍與民俗中的記載
宋代文獻《東京夢華錄》描述燈窩為竹制三腳架上的編織結構,用于中元節祭祀活動,可能與燈具懸挂或火種存放相關。
現代延伸用法
部分方言中,“燈窩”也代指燈具本身,如造句示例“薩拉點着燈窩裡的燈”,此處直接指代油燈或簡易照明裝置。
燈窩既可指放置燈具的物理結構,也可在特定語境中代指燈具,兼具實用功能與民俗文化象征。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農村建築細節,可參考《東京夢華錄》及民俗研究資料。
燈窩是指放置或支撐燈具的部分,也可以表示安放燈具的地方。
拆分部首和筆畫:燈(火字旁+⺼字旁,共6畫)、窩(穴字底+或字天,共9畫)
來源:燈窩一詞的出處可以追溯到古代,用來描述供奉燈火的地方。
繁體字形:燈窩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燈窩是以更為傳統的字體來書寫的,其中燈用“燈”字,窩用“窩”字。
例句:1. 我把蠟燭放在燈窩裡,昏暗的房間一下子明亮了起來。
2. 他打開燈窩,換上了一盞新的台燈。
組詞:燈台、燈盞、燈杆、燈罩
近義詞:燈台、燈籠
燈台:指放置燈具的台子,通常用于航标燈帶。
燈籠:指戶外懸挂或手提的裝飾性燈具。
反義詞:黑暗、熄滅
黑暗:指沒有光亮或光線不明亮的狀态。
熄滅:指燈光完全熄滅或關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