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含糊的意思、含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含糊的解釋

(1) [ambiguous;vague]∶言語不清楚

含糊其詞

含糊不清

(2) [careless;perfunctory]∶馬虎;是非不分

含糊了事

詳細解釋

亦作“ 含胡 ”。1.形容聲音、言語或意思等不清晰、不明确。 唐 劉禹錫 《與柳子厚書》:“弦張柱差,枵然貌存。中有至音,含糊弗聞。”《新唐書·忠義傳中·顔杲卿》:“賊鉤斷其舌,曰:‘復能駡否?’ 杲卿 含胡而絶。” 金 王若虛 《論語辨惑三》:“而 龜山 、 晦庵 、 無垢 之徒,皆以為兼仁智而言,其意含糊,了不可曉。”《儒林外史》第三七回:“ 張鐵臂 紅了臉道:‘是小時有這個名字。’别的事含糊説不出來。 杜少卿 也不再問了。” 杜鵬程 《保衛延安》第二章:“隻有 劉戡 顯得特别:他象發熱發冷,時而大聲說什麼,時而含糊地嘟囔。”

(2).形容辦事敷衍馬虎;苟且,不認真。《舊唐書·陸贽傳》:“既相執證,理合辨明,朝廷每為含糊,未嘗窮究曲直。” 宋 歐陽修 《再乞根究蔣之奇彈疏劄子》:“臣若有之,萬死不足以塞責;臣若無之,豈得含胡隱忍,不乞辨明?”《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甯》:“問官不肯推詳,含糊了事。”《醒世恒言·李玉英獄中訟冤》:“遇着這般潑婦,難道終日廝鬧不成?少不得鬧過幾次,奈何他不下,到隻得詐瞎裝聾,含糊忍痛。” 毛6*6*《學習和時局》:“對于人的處理問題取慎重态度,既不含糊敷衍,又不損害同志,這是我們黨興旺發達的标志之一。”

(3).示弱;差勁;無能。常與“不”字連用,表示反義。 老舍 《茶館》第二幕:“我賣菜呢!自食其力,不含糊!” 郭澄清 《大刀記》開篇十:“真是出類拔萃的人物呀!不含糊!” 駱賓基 《東戰場别動隊》一:“人倒是不含胡,就是脾氣暴躁點。”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含糊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含糊”一詞在漢語中具有多重含義,主要形容表達、态度或行為不夠清晰、明确或果斷。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表達模糊不清

指言語或文字的意思不明确、模棱兩可,令人難以理解或産生歧義。

例句:

“他回答得十分含糊,始終未說明具體方案。”

來源:

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定義,“含糊”指“(言語)不明确;不清晰”。

參考鍊接:現代漢語詞典線上版(注:此為第三方聚合平台,非官方鍊接,釋義内容與紙質版一緻)


二、引申義:态度不鮮明或處事不果斷

形容态度暧昧、猶豫不決,或處理問題時缺乏明确立場。

例句:

“在原則問題上,他從不含糊。”

來源: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指出,“含糊”可表示“馬虎,不認真”或“态度不明朗”。

參考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第10卷,第123頁。


三、方言用法:做事馬虎、不認真

部分地區方言中引申為敷衍了事、草率應付。

例句:

“這活兒幹得太含糊,需要返工。”

來源: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收錄此義項,強調“做事不細緻,敷衍塞責”。


四、反義對比與使用場景


“含糊”的核心語義圍繞“不清晰”“不明确”展開,既可描述語言表達的模糊性,也可批判态度或行為的優柔寡斷。其使用需結合具體語境,避免與“模糊”(側重視覺或概念不清)混淆。

權威參考來源: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2.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1.
  3. 李行健.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第3版).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14.

網絡擴展解釋

“含糊”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表示表達不清晰、不明确或态度模棱兩可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2. 與“模糊”的區别


3. 常見用法


4. 近義詞與反義詞


5. 使用場景與注意事項


例句擴展

如果需要進一步分析特定語境中的用法,可以提供更多例句或場景說明。

别人正在浏覽...

百恨鄙鈍昌教徹棘塵溷出笏蹙金等價連城調頭喋鹽指疊重獨頭繭訪案放浪高士湖诰贈狗幦鼓趺寒霙懷輯奸由兼資繳納椒鹽家書抵萬金加元集萃揭發課子诳具來去無蹤聾矒馬龍車水馬蹄香囊檻女隸蟠結根據盆頭洽辦千人坐若涉淵水沙衍參辰日月生活史屍居餘氣十六天魔水費順隨鼠首偾事曙霞俗機俗網銅腥托物陳喻完計文殊五禽枭鸾挾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