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拘钤的意思、拘钤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拘钤的解釋

拘束;管束。 明 賈仲名 《蕭淑蘭》第一折:“因無兄嫂,有失拘鈐。”《元典章新集·刑部·禁司獄用刑》:“冬月糊塞窻戶,措置煖匣,拘鈐囚糧,不緻剋減。”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拘钤”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現較少見于現代漢語語境。從構詞角度解析:“拘”意為約束、限制,《說文解字》載“拘,止也”,指通過外力加以管束;“钤”讀作qián,本指印章,引申為規範、法度,《玉篇》釋為“钤,印也,法也”,特指通過特定規則形成約束力。

該詞在明代文獻中偶見使用,如《醒世恒言》第二十八卷“拘钤不教離繡戶”,此處指通過禮法限制女子行動。其核心語義可歸納為:通過既定規範或強制手段形成的約束行為,包含社會規範、禮法制度、強制管控等多重内涵。

近義表達包括“約束”“鉗制”“管束”,反義則為“放任”“縱容”。現代使用場景多見于學術研究中對古代社會制度的描述,或文學作品中的仿古修辭。

(參考來源: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古代漢語詞典》修訂版,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網絡擴展解釋

“拘钤”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二、詳細解析

  1. 詞源與構成

    • “拘”意為限制、束縛,“钤”原指銅印(古代權力象征)。組合後比喻用權威手段限制人的自由。
    • 最早見于《尚書·周書·公輸》,原指古代官府用銅印約束人的行動,後演變為廣義的管束。
  2. 使用場景

    • 多用于描述制度、規則或權威對個體的約束,如法律條文、社會規範等。
    • 例句:
      • 明代賈仲名《蕭淑蘭》:“因無兄嫂,有失拘鈐。”
      • 《元典章新集》提及對囚犯的管束:“拘鈐囚糧,不緻剋減。”

三、近義詞與反義詞


四、補充說明

别人正在浏覽...

八絕笆筐版權頁巴西必丢仆答襞錦彼人伯陽草苴長襪超野成敗達常單獨打擾煩溷燔刑付清橄榄糖槁形灰心耕械夠過兒刮地風鬼亂賀公湖惛惚箋探戒施急救脊心骨稽壅摳字眼兒胯下韓侯餽賜魁脍吏道流水闆立約髦碩彌遠暮春坶野拟學貧賤豈必起第器幹曲裾人離鄉賤折折石腦油侍生戍壘蒐乘蘇轍慆慢屯營五色石無羞僧閑雕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