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曲裾的意思、曲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曲裾的解釋

古代深衣之裳計有十二幅,皆寬頭在下,狹頭在上,通稱為衽,接續其衽而鈎其旁邊者為“曲裾”。見《禮記·深衣》“續衽鈎邊” 唐 孔穎達 疏。《漢書·江充傳》:“ 充 衣紗縠襌衣,曲裾後垂交輸,冠襌纚步搖冠,飛翮之纓。”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曲裾是漢服中的一種經典款式,其名稱來源于獨特的衣襟結構。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曲裾是古代深衣的組成部分,屬于漢族傳統服飾。其核心特征在于“續衽鈎邊”,即通過延長衣襟形成三角狀衽片,纏繞腰部後固定,形成向後環繞的視覺效果。

  2. 結構特點

  1. 曆史背景 曲裾盛行于漢代,是深衣制的重要表現形式。揚雄《方言》中提到的“後裾”即指曲裾纏繞至背後的部分。唐代以後逐漸失傳,現代通過文物考據複原其形制。

  2. 文化意義 作為禮儀服飾,曲裾體現了漢代服飾的端莊與含蓄美,常見于貴族和正式場合。徐州馱籃山楚王墓出土的“曲裾衣陶舞俑”即展現了其優雅形态。

注:若需了解曲裾的具體穿戴方式或不同時期演變,可進一步查閱服飾史相關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曲裾

《曲裾》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下面将介紹其具體含義、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形式、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含義

「曲裾」意指裙子下擺的曲線形狀,常用來形容服裝的造型。

拆分部首和筆畫

「曲裾」的第一個字「曲」是由「曰」和「曲」兩個部首組成的,共有6個筆畫;第二個字「裾」是由「衣」和「居」兩個部首組成的,共有12個筆畫。

來源

「曲裾」一詞最早出現在《史記·衛子夫列傳》中,形容婦女的服飾。

繁體

「曲裾」的繁體形式為「曲襦」。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曲裾」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

例句

1. 她穿着一襲紅色的曲裾,優雅地走過舞台。

2. 他的設計将傳統漢服的曲裾與現代元素結合起來。

3. 每年春節,她都會穿着一襲精緻的曲裾來迎接親友。

組詞

曲線、裾邊、裾口、裾襟、曲解、曲折、裾帶、裾衣等。

近義詞

曲線、裙擺、彎曲的下擺。

反義詞

直裾、直線。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