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商國是”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gòng shāng guó shì,其含義及相關解析如下:
“共商國是”指共同商讨國家的重大政策和方針,強調對國家宏觀戰略的集體決策。其中:
該成語常見于政治、經濟等領域,強調通過集體協商達成共識,例如:
成語最早出自西漢劉向《新序·雜事二》:“願相國與諸侯士大夫共定國是。”
需注意不可将“國是”誤寫為“國事”,因二者含義和適用場合不同。例如,兩會報道中若用“共商國事”,可能弱化議題的戰略高度。
《共商國是》是由共、商、國、是四個漢字組成的詞語,意思是共同商量國家大事、國家政策。
《共商國是》的部首分别是丷(共),口(商),囗(國),是(是)。
《共商國是》的總筆畫數為17畫:共(6畫),商(7畫),國(8畫),是(5畫)。
《共商國是》這個詞來源于中國古代的文獻《論語·公冶長》。其中的“共商”一詞意為衆人商量,一起商議。後來,加上“國是”表示共同商議國家大事,國家政策,強調了集體決策的重要性和民主決策的原則。
《共商國是》的繁體寫法為「共商國是」。
古代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些差異,但字形基本保持一緻。
1. 我們要堅持共商國是,集思廣益,形成更科學、更合理的國家政策。
2. 在新時代,我們要更加重視群衆的意見,共商國是,為國家發展出謀劃策。
共商、商議、國家、國事、是非
共商國策、共同商議國家大政方針
各自為政、孤立決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