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倨曲的意思、倨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倨曲的解釋

彎曲。《爾雅·釋畜》“駮,如馬,倨牙,食虎豹” 宋 邢昺 疏:“其牙倨曲而食虎豹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倨曲”為古漢語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單字本義延伸分析:

  1. “倨”的本義指傲慢不恭,《說文解字》釋為“不遜也”。在《禮記·樂記》中“倨中矩”則引申為角度剛直,此處包含形态與态度的雙重意象。

  2. “曲”《說文解字》訓為“象器曲受物之形”,本指器物彎曲狀,後衍生出委曲、婉轉之意。段玉裁注強調其“凡委曲之稱”的引申脈絡。

  3. 複合義項存在兩種解讀:

    • 形态描述:指物體呈現先直後彎的折角形态,如《周禮·考工記》“倨句磬折”鄭玄注“倨句,鈍角與銳角”
    • 行為象征:通過身體姿态映射心理狀态,《戰國策·秦策》“嫂蛇行匍伏”鮑彪注“倨曲狀”暗含卑躬與倔強并存的矛盾心理。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鮮見使用,主要見于古代禮器形制記載及行為描寫類文獻。建議參考中華書局《王力古漢語字典》第874頁、商務印書館《古代漢語虛詞詞典》第302頁獲取更詳盡的古典用例分析。

網絡擴展解釋

“倨曲”是一個古漢語詞彙,讀音為jù qǔ,意為彎曲。以下為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1. 基本含義
    指物體或形态的彎曲狀态,常用于描述具體事物的形狀。例如《爾雅·釋畜》中提到“其牙倨曲而食虎豹”,形容牙齒彎曲鋒利。

  2. 延伸用法
    在文學語境中,可引申為不僵直、有自然弧度的狀态。如“直而不倨,曲而不屈”(出自《左傳》),比喻為人處世既正直又不失靈活。


來源與例證


使用建議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典用例,可參考《爾雅》或相關注釋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暗滴璧帛碧澄不得已不懈創開打茶圍道體達旨電波二乎耳墜子共聚物國樂罛師鼓騰騰漢震華不再揚回腰活頭兒疆土孑然一身急風驟雨經紗機器戲久旱逢甘雨尻駕涼意流霰陋族魯姑棄子賣務場忙三疊四漫面毛蟲毛收入墓衣旁通曲暢跑轍批本貧賤不移祁紅輕才好施青绂輕健懃懃窮漢其味無窮栖心少年申究失合黍秀宮庭昙摩陶俑特惠統屬完安望看圍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