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徒卒和甲士。《司馬法·嚴位》:“位逮徒甲,籌以輕重,振馬譟,徒甲畏,亦密之跪坐。”
“徒甲”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徒甲”由“徒卒”和“甲士”組成:
兩者合稱時,泛指古代軍隊中的步兵與裝甲兵種,常見于先秦文獻,如《司馬法·嚴位》提到“位逮徒甲,籌以輕重”。
部分現代詞典(如)将其解釋為成語,比喻“空有虛名而無實際能力”,但這種用法在權威古籍和主流辭書中未見明确記載,可能是現代引申義。
建議需要引用古籍原句時,可查閱《司馬法》《左傳》等先秦兵書或史書原文。
《徒甲》是指一種古代的刑罰方法,意為剝去罪犯的衣物,僅剩下衣袖和鞋腳。這代表着對罪犯的恥辱和羞辱。
《徒甲》的拆分部首是彳(走)和甲(田),其中彳為左部首,甲為右部首。
《徒甲》共有8畫,其中彳部為1畫,甲部為7畫。
《徒甲》一詞源于古代的刑法,作為一種刑罰方式,被用來懲罰犯有嚴重罪行的罪犯。這種刑罰首次見于中國古代文獻《左傳·懿公二十五年》。
《徒甲》的繁體字為「徒甲」。
古時候,漢字「徒甲」的寫法與現代寫法相似,隻是一些字形細節會有所不同。
1. 他因犯下嚴重罪行,最終被判處徒甲的刑罰。
2. 在古代,徒甲被視為一種羞辱和恥辱的刑罰手段。
3. 罪犯站在大庭廣衆之下,被剝去衣物,僅剩下徒甲。
師徒、門徒、徒弟、弟子、戰士
指骨、杖責、戮辱、剝奪
尊榮、表彰、獎賞、嘉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