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無所假的意思、辭無所假的詳細解釋
辭無所假的解釋
辭:文詞;假:利用。寫文章時用詞有所創新,沒有因襲前人。形容文章自成一家,有獨特的風格。
詞語分解
- 辭的解釋 辭 (辭) í 告别:告辭。辭訣。辭行。辭世。辭别。 不接受,請求離去:辭職。辭呈。 躲避,推托:不辭辛苦。辭讓。辭謝。推辭。 解雇:辭退。 同“詞”。 優美的語言:辭藻。修辭。 講話;告訴:“請辭于
- 假的解釋 假 ǎ 不真實的,不是本來的,與“真”相對:假山。假話。假冒。假釋。假死。虛假。真假。弄虛作假。 借用,利用:假借。假貨。假道(借路)。假手(利用他人為自己辦事)。假公濟私。不假思索(用不着想)。 〔
網絡擴展解釋
“辭無所假”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釋如下:
1.釋義
“辭”指文詞,“假”意為借用、因襲。該成語形容文章或文辭創作時不沿襲前人,自成風格,強調創新性和獨特性。
2.出處
出自三國時期曹丕的《典論·論文》:“斯七子者,于學無所遺,于辭無所假。”。文中評價建安七子(孔融、陳琳等)學識廣博且文辭獨創,未因襲他人。
3.結構分析
- 辭:文辭、語言表達。
- 無所假:沒有借用(前人成果)。
合指在文學創作中獨立構思,突破傳統。
4.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獨出機杼、自成一格(參考)。
- 反義詞:陳陳相因、拾人牙慧。
5.用法舉例
多用于文學評論,如:“這篇散文辭無所假,以新穎的視角展現了自然之美。”
提示:若需更多例句或延伸解析,可參考古典文論或《典論·論文》相關研究。
網絡擴展解釋二
《辭無所假》是一個成語,意為言辭真實,毫不虛僞。它由三個字組成,拆分部首分别是辛、土、言,總共有12個筆畫。
成語《辭無所假》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左傳》中,具體出自春秋時期齊國大夫晏平仲的一篇論辯辭。這個成語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可能有一些差異,但基本保持了現在所使用的形式。
以下是《辭無所假》的繁體字形:辭無所假。
例句:作為一個誠實的人,他的言辭總是辭無所假。
一些相關的詞語有:誠實、真實、真誠、直言不諱。
反義詞可以選擇虛僞、假話、欺騙。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