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軍谘的意思、軍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軍谘的解釋

古軍職名。相當于後世軍隊中的參議、參謀。《晉書·阮籍嵇康等傳論》:“至於 嵇康 遺 巨源 之書, 阮氏 創先生之傳,軍諮散髮,吏部盜樽,豈以世疾名流,茲焉自垢?”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軍谘(jūn zī)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語義色彩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古代軍事事務中的咨詢、謀劃行為,亦代指參與軍事決策的官職或機構。根據《漢語大詞典》釋義,該詞可拆解為“軍”與“谘”兩部分,“軍”指代軍事領域,“谘”意為商議、征詢,二字組合後特指與軍事戰略相關的協商活動。

從曆史沿革看,軍谘的職能可追溯至周代。據《周禮·夏官》記載,軍隊設“軍正”一職,掌刑賞并參與戰事謀議,可視作軍谘職能的早期形态。至唐代,軍谘祭酒成為正式官職,隸屬元帥府,專司作戰策略的制定與谏言。明清時期,軍谘機構進一步系統化,如《明史·職官志》載有“五軍都督府”下設咨議官,負責軍事計劃的審議。

該詞在文獻中的使用具有雙重指向性:一是作為動詞,表軍事決策過程,如《宋史·兵志》載“凡征伐必先軍谘于朝”;二是作為名詞,指代參謀官職,例如清代“軍谘府”為最高軍事參謀機構,其長官稱“軍谘使”。值得注意的是,《左傳·宣公十二年》中“軍谘之曰”的記載,印證了該詞在先秦時期已具備完整的語義體系。

文化内涵層面,軍谘體現了古代“謀定而後動”的軍事思想,與《孫子兵法》“上兵伐謀”的核心理念相呼應,反映出中華傳統軍事文化中重視集體智慧與戰略規劃的特質。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2. 周禮注疏(中華書局)
  3. 明史(中華書局點校本)
  4. 宋史(中華書局點校本)
  5. 春秋左傳注(楊伯峻編著)
  6. 孫子兵法新注(人民文學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軍谘”是漢語中一個曆史性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1. 古代軍職名稱
    指古代軍隊中的參謀或參議官職,負責為軍事決策提供建議。該職位類似于後世的參謀部成員,常見于史書記載,例如《晉書》提到“軍諮散髮”,表明其職能與軍事策略咨詢相關()。

  2. 軍事咨詢行為
    作為動詞使用時,表示在軍事領域向他人征求意見或商讨策略。例如《紫钗記》中提到的“軍咨”即指軍中參謀的咨詢活動()。

詞義演變:
該詞早期多指具體官職(如魏晉時期),後逐漸擴展為泛指軍事策略的讨論。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主要用于曆史文獻或特定語境。

補充說明:
部分文獻中“軍咨”與“軍谘”為通假關系,兩者含義一緻()。如需進一步考證具體曆史案例,可參考《晉書》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覽...

灞池彩翠當緊躭湎登科砥京方望房帏肺腑更日孤恩負義歸壹過剛和蕃璜溪圜鐘穢臭魂魂呼天號地羁程金靈禁遮輯首巨獲兩相情願兩浙淩冽隸役鸬鹚陂邏弋馬泊六悶昏惱怒偏題鋪捐譴問青鬟七亡人意楉榴三品秀才山谿深奧聖旦聲雲神聽水伯水澱私鬥窣堵波素輝攤頭騰薦蹄尾渥惠舞馬狎比縣學笑不唧兒下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