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鳥迹的意思、鳥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鳥迹的解釋

亦作“ 鳥跡 ”。1.鳥的爪印。《孟子·滕文公上》:“獸蹄鳥跡之道交於中國。” 宋 司馬光 《夏日西齋書事》詩:“小院地偏人不到,滿庭鳥迹印蒼苔。” 清 曾國藩 《緻劉孟容書》:“古聖觀天地之文,獸迮鳥迹而作書契。”

(2).鳥飛空中,了無痕迹。比喻物無實體。 晉 僧肇 《寶藏論·廣昭空有品》:“實彼非此,實此非彼,鳥跡空文,奇特以現。”

(3).指鳥篆。 漢 蔡邕 《隸勢》:“鳥跡之變,乃惟佐隸。蠲彼繁文,崇此簡易。” 唐 白居易 《雞距筆賦》:“挫萬物而人文成,草八行而鳥迹落。” 明 張煌言 《建夷宮詞》之九:“笑殺 鐘 王 空妙筆,而今鳥跡是同文。”參見“ 鳥篆 ”。


見“ 鳥迹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鳥迹"一詞在漢語中具有多維度文化内涵,主要包含以下四個層面的釋義:

一、本義指飛禽活動痕迹

《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禽鳥爪印",如宋代陸遊《秋曉》詩句"雁過天邊宇,鳥迹印蒼苔"中,生動描繪了鳥類在濕潤苔藓上留下的自然印記。此類具象化描述常見于山水田園詩作,體現古代文人對自然生态的細膩觀察。

二、文字起源的象征符號

據《淮南子·本經訓》記載,倉颉造字時"見鳥獸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異也",将鳥獸足迹的形态差異作為創造文字的靈感來源。這種文化記憶使"鳥迹"成為漢字雛形的代稱,如唐代張懷瓘《書斷》稱"颉首四目,通于神明,仰觀奎星圓曲之勢,俯察龜文鳥迹之象"(參考《漢典》古籍庫)。

三、書法藝術的美學意象

在書畫理論中,該詞常喻指筆法精妙的墨迹。明代項穆《書法雅言》提出"作書須追鳥迹,落筆當取雲形",強調書法線條應如飛鳥行空般自然流暢(引自《中國書法大辭典》)。現代書畫鑒定家常以此術語描述古代碑帖中的飛白筆法。

四、哲學層面的時空隱喻

《莊子·天地篇》"白駒過隙,鳥迹留空"的表述,将鳥類轉瞬即逝的飛行軌迹與時間流逝的哲學思考相聯結。這種意象在禅宗典籍中演變為"雪泥鴻爪"的典故,象征生命存在的短暫痕迹(參考《中華道藏》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

“鳥迹”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多個角度解析,結合不同文獻來源,主要包含以下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鳥的爪印
    指鳥類行走或停留時留下的痕迹。例如《孟子·滕文公上》提到“獸蹄鳥迹之道交於中國”,宋代司馬光詩中也有“滿庭鳥迹印蒼苔”的描述。

  2. 鳥飛無痕的比喻
    形容事物如鳥飛過天空般不留痕迹,比喻虛無缥缈或缺乏實體。如《隸勢》中“鳥迹之變,乃惟佐隸”,強調書法變化中的抽象美感。

  3. 指代“鳥篆”
    鳥篆是古代一種形似鳥迹的篆書字體,多用于裝飾性文字。唐代白居易《雞距筆賦》中“草八行而鳥迹落”即指此類書法。

二、引申與用法

三、例句與文獻引用

四、總結

“鳥迹”一詞既有具象的爪印含義,又承載抽象的文化隱喻,廣泛用于文學、書法及哲學領域。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可參考《孟子》、司馬光詩作或漢典()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白妞白銅堤白纻辭北山摩崖造像勃荷不斟不知颠倒冊書長線差移尺箋從肆搭乘當盧稻場疊韻地羅方謀翻悔凡鱗趺架賦遂初更傜歌舞劇果谷古僻鴻毛江上見難焦唇乾舌金蘭小譜絹子練禫例贈羅漢床密谟木瓦怕生辟除前鑒切倚清快取求山谷之士閃讓設詞升火生日錢聖通神明順路樹藝蹋鸱巾堂飯天公地道五講四美三熱愛仙凡相叅下遊細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