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措筆的意思、措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措筆的解釋

下筆。指寫作或繪畫。《北史·徐招傳》:“ 招 少好法律及朝廷舊事,發言措筆,常欲辯析秋毫。” 宋 張表臣 《珊瑚鈎詩話》卷一:“ 劉禹錫 作《金陵》詩雲:‘千尋鐵鎖沉 江 底,一片降旗出 石頭 。’當時號為絶唱…… 白樂天 讀之曰:‘我知後人不復措筆矣。’” 明 顧元慶 《夷白齋詩話》:“公禀天地之正氣,融而為江河,結而為山嶽,言而為有聲之絶景矣。丹青之士,安能措筆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措筆是漢語中具有多重文化内涵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指書寫過程中筆觸的停頓或收束動作。從字源學分析,"措"本義為安置、擱置,《說文解字》釋為"置也",而"筆"作為書寫工具,二者結合構成"安置筆鋒"的動态意象。

在文獻應用中,措筆特指兩種情境:其一為創作中斷筆,如《晉書·王羲之傳》記載"寫《道德經》至半,忽措筆而歎",展現文思受阻的瞬間;其二為書法技法,《中國書法術語辭典》将其定義為運筆轉折時的提按控制,強調通過腕力調節墨迹濃淡與線條力度。唐代張懷瓘《書斷》曾評王獻之作品"措筆斂鋒,自然妍妙",印證其在藝術表現中的重要性。

該詞在當代語言實踐中衍生出比喻義,既可形容行文時的斟酌推敲,如魯迅《且介亭雜文》自序中"每至深夜措筆,必三易其稿",也可引申為對事務處理的審慎态度,《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将其收錄為"形容處事周密"的書面表達。

網絡擴展解釋

“措筆”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1. 基本含義
    指寫作或繪畫時的下筆技巧與方法,強調創作過程中對筆法的選擇和運用。例如《北史·徐招傳》提到“發言措筆,常欲辨析秋毫”,體現用筆的細緻。

  2. 引申意義
    也可形容處理問題的巧妙手法,如提到“表達對創作或處理問題的高超技巧的贊賞”。

  3. 文學典故
    宋代張表臣《珊瑚鈎詩話》記載,劉禹錫作《金陵》詩後,白居易感歎“我知後人不複措筆矣”,意指後人難以超越其創作水平。明代顧元慶《夷白齋詩話》則用“丹青之士,安能措筆”形容難以描繪的絕景。

  4. 字源解析
    “措”本義為“放置、安排”(如《說文解字》),而“措筆”可理解為“下筆時的布局與技巧”。

“措筆”既指具體的藝術創作技巧,也延伸為處理事務的智慧,常見于古典文學評價中。

别人正在浏覽...

闇奸白發魚畢露臂章不杖期陳室愁勞蠢若木雞出挑大和上逮獄多足綱繁華損枝伏戎改良派工齡故式鼓作寒寠桓靈胡祿旌庸舊望雞宗軍郵空名宣頭喾敕糧餉利便立德琳宮旒旍論除貌離神合孟什維克彌襟末簡抹媚攀檻披衲屁事乾棟親展啓鑰泉韻人譽容閱騷句撒星世界大學生運動會拴車特選田租鐵銑提名脫漏緼韍限蔽小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