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牍的意思、策牍的詳細解釋
策牍的解釋
簡策版牍。後指書寫用的紙張。 宋 蘇轍 《畫學董生畫山水屏風》詩:“策牘試篆隸,丹青寫飛走。”
詞語分解
- 策的解釋 策 è 古代的一種馬鞭子,頭上有尖刺。 鞭打:策馬。鞭策。 激勵,促進:策動。策勉。 古代稱連編好的竹簡:簡策。 古代帝王對臣下封土、授爵或免官:策命。策免。策封。 古代科舉考試的一種文體:策論。策問
- 牍的解釋 牍 (牘) ú 古代寫字用的木片:文牍(公文)。尺牍(書信)。案牍。 古代樂器名。 筆畫數:; 部首:片;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策牍”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策牍”原指簡策和版牍,即古代書寫用的竹簡和木片,後引申為書寫材料的統稱,尤指紙張。
二、構成解析
- “策”
- 本義為竹簡,後擴展指計謀(如“策略”)、考試題目(如“策問”)等。
- “牍”
- 指古代書寫用的木片或公文、書信,如“案牍”“尺牍”。
三、用法與例證
北宋蘇轍《畫學董生畫山水屏風》詩雲:“策牍試篆隸,丹青寫飛走。”,此處“策牍”指用于練習書寫的紙張,體現其引申義。
四、總結
該詞反映了古代書寫載體的演變,從竹木簡牍到紙張的過渡,兼具曆史與文學研究價值。
網絡擴展解釋二
《策牍》 是一個古代漢字詞語,其意思是撰寫文件或者文書。下面是關于《策牍》的詳細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 「策」的部首是「⺮」(竹字旁),筆劃數為12。
- 「牍」的部首是「牜」(牛字旁),筆劃數為7。
來源:
《策牍》一詞最早出現于《史記·十才》這篇文章中。在古代,官員和學者們經常使用策牍來編寫文件、文書等。
繁體:
在繁體字中,《策牍》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的漢字書寫中,「策牍」的寫法與現代相似,隻是可能有些細微的變化。
例句:
- 他花了很多時間來撰寫策牍,以便能夠順利通過考試。
- 這份策牍是他請了很多人的意見後才完成的。
組詞:
與《策牍》相關的詞語有:
- 策劃:指制定計劃或計策。
- 策略:指為達成某一目标而制定的行動方式。
- 策論:指有關策略或策劃的理論研究。
近義詞:
與《策牍》意思類似的詞語有:
- 策書:指為某項活動或計劃撰寫的書面文件。
- 策文:指通過文字表達某種計劃或策略。
反義詞:
《策牍》的反義詞很少使用,可以根據具體語境來确定合適的反義詞。
希望以上内容能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