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策牍的意思、策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策牍的解釋

簡策版牍。後指書寫用的紙張。 宋 蘇轍 《畫學董生畫山水屏風》詩:“策牘試篆隸,丹青寫飛走。”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策牍是漢語中較為生僻的複合詞,由“策”與“牍”兩個單字組合而成,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分字釋義

  1. 策:原指古代書寫用的竹簡。《說文解字》釋為“馬箠也”,後引申為成編的竹簡,用于記錄政論、典籍。如《左傳·序》雲“大事書之于策”,可見其文書載體功能。
  2. 牍:指古代書寫用的木簡或版牍。《說文解字》稱“書版也”,漢代《論衡·量知篇》載“斷木為椠,析之為闆,力加刮削,乃成奏牍”,說明其制作工藝及公文用途。

二、合稱含義 “策牍”連用泛指古代簡策與版牍兩種書寫材料,可代指典籍文書。《漢語大詞典》收錄該詞,釋義為“簡策版牍,泛指文書”,如清代文獻《欽定續通志》提及“削策牍以藏秘府”,強調其作為文獻載體的曆史屬性。

三、曆史應用 在秦漢時期,策多用于記錄國家典章、政令,牍則常見于公私文書及信件。二者材質差異(竹質與木質)體現了古代文書制度的分類标準,如《睡虎地秦簡》中律法條文書于竹策,而行政公文多用木牍。

四、文獻記載 該詞多見于古籍注疏及考據類著作。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強調“策牍之别,猶今卷軸與冊頁之分”,突顯其在中國書籍演變史中的代表性意義。

網絡擴展解釋

“策牍”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策牍”原指簡策和版牍,即古代書寫用的竹簡和木片,後引申為書寫材料的統稱,尤指紙張。

二、構成解析

  1. “策”
    • 本義為竹簡,後擴展指計謀(如“策略”)、考試題目(如“策問”)等。
  2. “牍”
    • 指古代書寫用的木片或公文、書信,如“案牍”“尺牍”。

三、用法與例證

北宋蘇轍《畫學董生畫山水屏風》詩雲:“策牍試篆隸,丹青寫飛走。”,此處“策牍”指用于練習書寫的紙張,體現其引申義。

四、總結

該詞反映了古代書寫載體的演變,從竹木簡牍到紙張的過渡,兼具曆史與文學研究價值。

别人正在浏覽...

安身之處白紗帽北京郵電大學卑屈繃盤兒猋急标磚鄙士部費成勳沖鋒陷銳刺戟湊手不及倒垂蓮滌場獨辟蹊徑放浪朏然高穹锢禁寒庖灰炮甲吏郊筵進導驚人之舉矜己決罰崛崎刻鍊蠟鼻鹿尾懋勳民訟礳石渠攀光飄花敲擊喬清秀敲牙清悟熱燙燙戎華如命深文附會社屋屍格雙跪雙陸跳膿怗怗體溫表吐珠玩華危急存亡之秋污穢無形損耗小受大走夏衣謝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