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rmy provisions] 軍用食物
軍隊的饷糧。《管子·問》:“城粟軍糧,其可以行幾何年也。”《後漢書·荀彧傳》:“ 操 保 官度 ,與 紹 連戰,雖勝而軍糧方盡。”《三國演義》第一○一回:“今 孔明 長驅大進,必将割 隴西 小麥,以資軍糧。”
軍糧是指專供軍隊使用的食物及物資,其含義和特點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一、基本定義 軍糧是維持軍隊作戰能力的核心後勤保障,特指軍隊專用的食物補給,包括主糧、副食及特殊營養品(如壓縮幹糧、能量棒等)。古代文獻《管子·問》中已有“城粟軍糧”的記載,說明其曆史重要性。
二、曆史作用 • 古代戰争中,軍糧直接影響戰局。例如《後漢書》記載曹操與袁紹交戰時“軍糧方盡”,凸顯補給線對勝負的關鍵作用。 • 三國時期諸葛亮曾通過收割敵方小麥補充軍糧,體現戰略物資的争奪(《三國演義》第十一回)。
三、現代發展 現代軍糧不僅包含基礎食物,還注重便攜性、營養配比和長期儲存。例如美軍開發的UGR-E(Unitized Group Ration-Express)系統,通過模塊化設計降低運輸成本,提升野戰廚房效率。當代軍糧還包含維生素強化食品、自熱技術等創新。
四、延伸含義 該詞也常被引申為“維持行動的基礎資源”,如網絡用語“精神軍糧”比喻激勵團隊士氣的要素。英文對應翻譯為“army provisions”或“grain for the army”。
如需進一步了解軍糧的曆史案例或現代分類,可查閱《中國軍事後勤史》等專業資料。
《軍糧》是指供給軍隊食用的糧食,是維持軍隊戰鬥力和日常生活所必需的重要物資。
《軍糧》的拆分部首是「⺼」,拼音為「radical: gēn」。
《軍糧》一詞的總筆畫數為11,其中「軍」有6畫,「糧」有5畫。
《軍糧》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軍事制度的建立時期,為了保障軍隊的生活需求和作戰需求,國家會組織生産、儲存和供應糧食,使其成為軍隊的主要物資。
《軍糧》的繁體字為「軍糧」。
《軍糧》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寫法相同。
1. 軍隊在戰場上需要有充足的軍糧供應。
2. 一旦軍糧斷絕,軍隊的士氣和戰鬥力都難以保持。
1. 軍糧庫:指存放軍隊使用的糧食和軍需物資的倉庫。
2. 軍糧部:指負責統籌軍隊糧食供應和管理的機構。
軍饷、軍需品
平民食品、民用糧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