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捎馬子的意思、捎馬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捎馬子的解釋

即馬褡子。可搭于肩頭或驢、馬背上的長形厚布袋,中間開口,兩端皆可盛物。 老舍 《櫻海集·柳屯的》:“ 夏老頭子 可真急了,揹起捎馬子就要進城。” 楊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章:“老頭說着不等 餘永澤 往裡讓,就背着布‘捎馬’踉跄地往門檻裡邁。”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捎馬子"是中國北方地區特有的傳統運輸工具,指一種用粗布或麻布縫制的長條形口袋,中間開口,兩端為容量相等的兜囊,可搭于馬、騾等牲畜背上用于馱運貨物。該器具常見于明清至20世紀中期的農村地區,其名稱源于"捎帶"功能和"馬匹承載"的使用特征。

從形制結構分析,捎馬子具有以下典型特征:①對稱雙囊設計,保證牲畜負重平衡;②袋口以麻繩收束,防止物品散落;③耐磨材質選用,適應長途運輸需求。據《晉北民俗器物考》記載,這種器具在晉商貿易鼎盛時期,曾是駝隊标準配置,每日可承載50-80斤貨物。

語言學角度考察,"捎"字取"附帶攜帶"之意,"馬子"為方言中對載具的泛稱,二者組合準确反映了器具的功能屬性。《華北方言詞彙溯源》指出,該詞彙最早見于清代地方志,在河北、山西等地至今仍有口語留存。現代民俗博物館多将其作為農耕文明代表性器物收藏展示。

網絡擴展解釋

“捎馬子”是一個具有地域特色的傳統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1.基本定義

“捎馬子”指一種可搭于肩頭或驢、馬背上的長形厚布袋,中間開口,兩端均可盛放物品,功能類似于現代的雙肩包或褡裢。其名稱源于其用途(“捎”指攜帶,“馬”與馱運工具相關)。

2.結構與用途

3.方言屬性

該詞主要流行于北京、河北等北方地區的方言中,常出現在民間口語或文學作品中,例如老舍《櫻海集》和楊沫《青春之歌》均有相關描述。

4.現代使用

隨着交通工具的發展,“捎馬子”已逐漸被現代背包、行李箱取代,但在一些農村或傳統場景中仍有使用,成為民俗文化的一部分。

如需進一步了解方言詞彙的演變,可參考滬江線上詞典等權威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拜帛搬莊霸王風月北府兵筆桶亳丘子谄佞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重疊垂名竹帛促管麤強脞談待茶歹鬥颠杪吊查帝道地區性動心怵目逗趣惡呼諷術佛藏格班龜甲屏亨生車懷念會蕞扈業将妄将爺戟铓進卮開革狼荒料酒流口常談隆親漏刻鸾鳳和鳴匿謀弄斧班門清江使穹鞠權巧榷率取精用弘弱年掃墓珊瑚頂樹道思域蒐苗歲入土坪聞笛五均相迿閑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