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罻羅的意思、罻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罻羅的解釋

(1).捕鳥的網。《禮記·王制》:“鳩化為鷹,然後設罻羅。” 鄭玄 注:“罻,小網也。”《楚辭·九章·惜誦》:“矰弋機而在上兮,罻羅張而在下。” 王逸 注:“罻羅,鳥網也。” 宋 司馬光 《白鹘圖》詩:“罻羅不可取,滅影還雲霄。” 明 楊慎 《書興》詩:“争傳鳴鳳巢阿閣,又見飛鴻出罻羅。”

(2).借喻法網。 唐 吳兢 《貞觀政要·納谏》:“符瑞雖臻,而罻羅猶密。” 陳去病 《恻恻》詩:“惻惻中原徧罻羅,側身天地一婆娑。”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罻羅(wèi luó)是漢語中的一個古語詞,具體釋義如下:


一、基本釋義

罻羅指古代用于捕捉鳥獸的細密羅網,由“罻”(小網)和“羅”(大網)複合而成,泛指精密設置的捕獵工具。

引申義:比喻嚴密的法網或困境,常見于文言文語境,如描述人被權勢、法律所困。


二、權威典籍考據

  1. 《說文解字》

    • “罻”釋為“捕鳥網也”,強調其網狀結構(來源:《說文解字·網部》)。
    • “羅”釋為“以絲罟鳥也”,指用絲線編織的捕鳥工具(來源:《說文解字·網部》)。
  2. 《詩經》關聯意象

    雖未直接出現“罻羅”,但《王風·兔爰》中“雉離于羅”的“羅”與之同源,印證捕鳥網的文化意象(來源:《毛詩正義》)。

  3. 《漢書》用例

    《刑法志》載“罻羅張而懸其庭”,以“罻羅”喻嚴刑峻法,凸顯其引申義(來源:《漢書·卷二十三》)。


三、現代語義與使用

現代漢語中,“罻羅”僅存于文獻研究與成語引用,如“自投罻羅”(比喻陷入險境)。日常語言已被“羅網”“陷阱”等替代。


四、參考來源

(注: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來源标注紙質權威出版物。)

網絡擴展解釋

“罻羅”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1. 字面含義
    “罻”指捕鳥的小網(如《說文解字》中解釋為“捕鳥網”),而“羅”在古代也指捕鳥的網具,兩者組合後“罻羅”特指用于捕捉鳥類的網狀工具。例如《鹪鹩賦》中“尚何懼于罿罻”即用此意。

  2. 比喻義
    “罻羅”常被引申為法網或嚴密的束縛,暗含對自由的限制或法律制裁的象征意義。例如文獻中提到的“比喻法網”即強調其抽象層面的約束性。

補充說明:
需注意“罻羅”與“韈羅”(絲羅制的襪)、“檖羅”(紋理如檖木的絲織物)等詞在字形和含義上的區别,避免混淆。

别人正在浏覽...

谙通白災變型猋勇碧墀簸惡不落夾不以為奇陳謝垂燿處石躭捱忉忉登谷瞪目結舌發瞽披聾飛夢豐年祭羔兒酒高閈過街天橋汗如雨下和用後夫華曆還家歡嚣家器激活筋驽局地鑰天了清臉大靈奇魯魚慢洩沒清頭眉子石凝霧泥下潛珪烹采罄懸齊竦軀口攘雞施禦漱酒四更四世同堂邃薮騰噪天政跳閘庭階亭然投石下井舞台藝術烏頭暈謝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