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軍旗。謂息兵罷戰。《晉書·王鑒傳》:“卷甲韜旗,廣農桑之務,播愷悌之惠,除煩苛之賦。”
“韬旗”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解釋如下:
基本解釋
“韬旗”指收藏軍旗,引申為息兵罷戰的意思。其中“韬”有隱藏、收斂之意(如“韬光養晦”),“旗”代指軍旗,合起來表示通過收起軍旗來停止軍事行動。
出處與用法
該詞最早見于《晉書·王鑒傳》:“卷甲韬旗,廣農桑之務,播恺悌之惠,除煩苛之賦。” 此句通過“韬旗”強調停止戰争、轉向民生治理的治國策略。
構成分析
擴展信息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晉書》原文或相關曆史注解。
韬旗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詞,分别是「韬」和「旗」。它的意思指的是以謀略和智慧為主導的旗幟或旗幟下的人。這個詞通常用來形容一個團隊或組織在戰略、計劃和領導方面具有出色表現的情況。
「韬旗」這個詞是由兩個字組成的,這兩個字分别是「韬」和「旗」。
「韬」是一個由「革」和「刀」組成的字,它的部首是「韋」,共包含13個筆畫。
「旗」是一個由「方」和「巾」組成的字,它的部首是「方」,共包含5個筆畫。
「韬旗」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兵書《孫子兵法》中的一句話:「故善戰者,立于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是故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這句話中的「立于不敗之地」被解釋為站在高地上飄揚的旗幟,象征着智者謀略勝于力量。
「韬旗」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韜旗」。
在古代,「韬旗」這個詞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相比稍有不同。古時的寫法是「鞀旗」。其中,「鞀」的字形與「韬」相似,但在右側有一點狀的附加畫。
1. 那個團隊在戰略部署上真是聰明過人,他們真是韬旗之才。
2. 這個組織的領導者真是一面韬旗,他們總能在競争中保持優勢。
組詞:韬略、韬晦、大旗、紅旗、軍旗。
近義詞:謀略、計策、智慧。
反義詞:力量、武勇、沖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