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退惟咎的意思、進退惟咎的詳細解釋
進退惟咎的解釋
謂進退兩難而動辄得咎。 唐 道宣 《統論前議優劣并贊》:“披瀝丹款,未紆黃道,進退惟咎,投措靡由。”
詞語分解
- 進退的解釋 ∶前進和後退進退不由。;;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進退無顔儀。;;《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進退坐作之方。;;宋; 蘇轼《教戰守》進退維谷 ∶該進則進,該退則退,指言行適度不知進退詳細解釋亦
- 咎的解釋 咎 ù 過失,罪過:咎戾。負咎。以彰其咎。 怪罪,處分:既往不咎。咎由自取(遭受責備、懲處或禍害是自己造成的)。 災禍:休咎(吉兇)。 怨仇:與臣有咎。 筆畫數:; 部首:口;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進退惟咎”是一個漢語成語,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指人在處境中無論前進還是後退都會陷入兩難,且容易因行動而獲罪或受責。常用來形容陷入困境、難以抉擇的狀态。
出處與背景
- 文獻來源:出自唐代道宣的《統論前議優劣并贊》,“披瀝丹款,未纡黃道,進退惟咎,投措靡由。”。
- 曆史語境:古代多用于描述政治或人際交往中因立場或決策導緻的風險。
結構與用法
- 成語結構:緊縮式結構,強調“進”與“退”的矛盾性。
- 感情色彩:中性詞,側重客觀描述困境。
- 語法功能:多作謂語、定語,例如:“他如今進退惟咎,每一步都需謹慎。”。
近義與關聯詞
- 近義詞:進退維谷、進退兩難、動辄得咎。
- 反義詞:遊刃有餘、左右逢源。
補充說明
- 使用場景:適用于描述職場、官場或複雜人際關系中的被動局面。
- 現代延伸:也可比喻在技術、商業決策中因風險難以權衡而陷入僵局。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古籍或權威詞典(如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進退惟咎》的意思
《進退惟咎》是一句成語,意思是指在做事情時,無論是前進還是回退,都會有責任和過錯。
拆分部首和筆畫
《進退惟咎》的拆分為:“進”(辶+親),“退”(辶+後), “惟”(心+隹), “咎”(口+矛)。其中,“進”和“退”都是由辶邊旁和具體部首組成的。
拆分筆畫:《進》共9畫,《退》共10畫,《惟》共9畫,《咎》共8畫。
來源
這句成語來源于古籍《左傳》中的一段話:“人謀事,惟殷道;進退,惟憎惡。”後來演變為《進退惟咎》。
繁體
繁體字為:進退惟咎。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所以《進退惟咎》在古時候的寫法略有不同:
進:兀
退:贈
惟:隹又聲,心下一點,從而中;點在心下則為與。
咎:九畫,口上一點,左上一直豎線,右上下三撇。
例句
他在這個項目中進退惟咎,對項目失敗承擔了責任。
組詞
進退兩難、進退維谷、惟咎自責、進退無門。
近義詞
無可奈何、進退兩難、左右為難
反義詞
明智、正确、明确、果斷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