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說谕的意思、說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說谕的解釋

勸說曉喻。《資治通鑒·唐太宗貞觀四年》:“ 突厥 既亡, 營州 都督 薛萬淑 遣 契丹 酋長 貪沒折 説諭東北諸夷, 奚 、 霫 、 室韋 等十餘部皆内附。”《資治通鑒·唐太宗貞觀四年》:“及 儉 徙 勝州 都督,州司奏 思結 将叛,詔 儉 往察之。 儉 單騎入其部落説諭,徙之 代州 ,即以 儉 檢校 代州 都督, 思結 卒無叛者。”

喜悅愉快。《漢書·杜邺傳》:“将軍宜承順聖意,加異往時,每事凡議,必與及之,指為誠發,出於将軍,則孰敢不説諭?” 顔師古 注:“言此之意指皆出忠誠,彼必和悅,無憂乖異也。説讀曰悅。”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說谕”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其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分析:

一、基本含義

根據查字典()的解釋,“說谕”讀作shuō yù,基本含義為傳達命令或指示,強調通過權威性的話語使對方理解并執行。例如古代官員傳達上級指令時使用。


二、詳細解釋

  1. 勸說曉喻
    在《資治通鑒》等古籍中,“說谕”指通過言語勸導使人信服或歸附。例如:

    • 唐代薛萬淑派契丹酋長“說谕東北諸夷”,使其歸順朝廷(、)。
    • 單騎入部落“說谕”以平息叛亂()。
      此用法中,“說”為勸說,“谕”為告知,合指以理服人的溝通方式。
  2. 喜悅愉快(通假字用法)
    在《漢書·杜邺傳》中,“說谕”通“悅愉”,表示和悅愉快。顔師古注:“説讀曰悅”,即“說”是“悅”的通假字(、)。例如“孰敢不説諭”意為“誰不感到愉快”。


三、相關延伸

建議結合具體古籍段落進一步分析其用法。

網絡擴展解釋二

說谕的意思

《說谕》是一個漢語詞語,意為傳達君主或上級的命令、指示或宣告,以向下級或民衆發出通知,征求意見或下達指令。

拆分部首和筆畫

《說谕》包含兩個漢字:「言」和「谕」。

來源和繁體

《說谕》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政治體制。在古代,君主通過說谕向下級官員、軍事将領或普通百姓傳達命令和政策。

在繁體字中,「谕」的寫法為「諭」。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谕」在古時候的寫法為「訷」,它的上部是「言」,下部是「辰」。

例句

1. 唐朝皇帝經常向下級官員發出說谕,以明确政策和要求。

2. 經過長時間的研究和思考,他終于發表了一篇重要的說谕,對國家未來發展方向做出了明确的規劃。

組詞

說谕 - 下達谕令、宣布說谕

近義詞

說詞、谕令、命令

反義詞

請示、征詢、求告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