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均輸的意思、均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均輸的解釋

(1). 漢武帝 實行的一項經濟措施。在大司農屬下置均輸令、丞,統一征收、買賣和運輸貨物。 漢 桓寬 《鹽鐵論·本議》:“往者郡國諸侯,各以其物貢輸,往來煩雜,物多苦惡,或不償其費;故郡國置輸官以相給運,而便遠方之貢,故曰均輸。”《史記·平準書》:“ 桑弘羊 為大農丞,筦諸會計事,稍稍置均輸以通貨物矣。” 裴駰 集解引 孟康 曰:“謂諸當所輸於官者,皆令輸其土地所饒,平其所在時價,官吏於他處賣之,輸者既便而官有利。” 郭沫若 《中國史稿》第三編第三章第二節:“均輸平準就是調劑運輸和平抑物價。”

(2).北 宋 王安石 新法之一。于 神宗熙甯 二年(公元1069年)實行,授權主管六路財賦和茶、鹽、礬、酒稅的發運使,凡朝廷所需之貨物,盡量在廉價處或近地收購,存儲備用。《宋史·王安石傳》:“均輸法者,以發運之職改為均輸,假以錢貨,凡上供之物,皆得徙貴就賤,用近易遠,預知在京倉庫所當辦者,得以便宜蓄買。”《宋史·食貨志下》:“均輸之法,所以通天下之貨,制為輕重斂散之術,使輸者既便,而有無得以懋遷焉。”

(3). 明 末的苛稅之一。《明史·李自成傳》:“是時, 秦 地所徵曰新餉,曰均輸,曰間架,其目日增,吏因緣為姦,民大困。”

(4).古代倉名。 漢 袁康 《越絕書·外傳記吳地傳》:“ 吳 兩倉, 春申君 所造。西倉名曰 均輸 ,東倉周一裡八步。”

(5).古代算法。為“九數”之一。包括以田地的多少、人戶的上下求賦稅;以道路的遠近、負載的輕重求腳費;以物價的高低不一求平均數等。《九章算術·均輸》:“均輸以禦遠近勞費。” 劉徽 注:“按:此均輸,猶均運也。令戶率出車,以行道日數為均,發粟為輸。據甲行道八日,因使八戶共出一車;乙行道十日,因使十戶共出一車;計其在道,則皆戶一日出一車,故可為均平之率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均輸”是一個具有多重曆史含義的詞彙,主要與古代經濟政策相關,以下是綜合不同時期的解釋:

1.漢武帝時期的經濟政策

漢武帝為改善財政管理,于公元前110年推行“均輸法”。具體措施包括:

2.北宋王安石的變法措施

宋神宗熙甯二年(1069年),王安石推行新法中的“均輸法”,核心原則為:

3.其他曆史時期的應用

4.引申含義

現代語境中,“均輸”偶爾被引申為“公平競争”或“均衡分配”,但這一用法非主流。

總結

“均輸”本質是古代政府通過調控物資流通以優化財政的手段,不同朝代的具體目标和實施方式有所差異。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曆史文獻如《鹽鐵論》《宋史》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均輸的意思

《均輸》是一個漢字詞語,讀音為jūn shū。它的意思是将資源、財富等分配均勻、平等地分給各個相關的方面或個體。

拆分部首和筆畫

《均輸》字由四個部分組成:丷(組字底)+ 走(首部)+ 爰(身體部)+ 又(尾巴)。

總共需要8筆組成。

來源

《均輸》這個詞在古代指的是将同一類型的貨物或資源等按等量分配給不同的方面或個體,這個詞源于古代漢族人民的分配原則。

繁體

《均輸》在繁體字中是「均輸」。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一些不同。古代漢字《均輸》的寫法是「均輸」而不是現代簡化字的「均輸」。

例句

1. 各人按均輸的原則分享剩餘的食物。

2. 這個政策的目的是均輸社會資源。

組詞

1. 均衡 - 指物體或系統各部分均等分布或力量等力求平衡。

2. 均等 - 指數量、質量等相等、相同。

近義詞

1. 平分 - 指将某物分為相同的部分。

2. 均攤 - 指将費用、負擔等平均分攤給各方面或個體。

反義詞

1. 不均 - 指分配不平等或不公平的狀态。

2. 不平衡 - 指物體或系統不同部分分布或力量等不平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