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均输的意思、均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均输的解释

(1). 汉武帝 实行的一项经济措施。在大司农属下置均输令、丞,统一征收、买卖和运输货物。 汉 桓宽 《盐铁论·本议》:“往者郡国诸侯,各以其物贡输,往来烦杂,物多苦恶,或不偿其费;故郡国置输官以相给运,而便远方之贡,故曰均输。”《史记·平準书》:“ 桑弘羊 为大农丞,筦诸会计事,稍稍置均输以通货物矣。” 裴駰 集解引 孟康 曰:“谓诸当所输於官者,皆令输其土地所饶,平其所在时价,官吏於他处卖之,输者既便而官有利。”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三章第二节:“均输平准就是调剂运输和平抑物价。”

(2).北 宋 王安石 新法之一。于 神宗熙宁 二年(公元1069年)实行,授权主管六路财赋和茶、盐、矾、酒税的发运使,凡朝廷所需之货物,尽量在廉价处或近地收购,存储备用。《宋史·王安石传》:“均输法者,以发运之职改为均输,假以钱货,凡上供之物,皆得徙贵就贱,用近易远,预知在京仓库所当办者,得以便宜蓄买。”《宋史·食货志下》:“均输之法,所以通天下之货,制为轻重敛散之术,使输者既便,而有无得以懋迁焉。”

(3). 明 末的苛税之一。《明史·李自成传》:“是时, 秦 地所徵曰新餉,曰均输,曰间架,其目日增,吏因缘为姦,民大困。”

(4).古代仓名。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吴地传》:“ 吴 两仓, 春申君 所造。西仓名曰 均输 ,东仓周一里八步。”

(5).古代算法。为“九数”之一。包括以田地的多少、人户的上下求赋税;以道路的远近、负载的轻重求脚费;以物价的高低不一求平均数等。《九章算术·均输》:“均输以御远近劳费。” 刘徽 注:“按:此均输,犹均运也。令户率出车,以行道日数为均,发粟为输。据甲行道八日,因使八户共出一车;乙行道十日,因使十户共出一车;计其在道,则皆户一日出一车,故可为均平之率也。”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均输”是一个具有多重历史含义的词汇,主要与古代经济政策相关,以下是综合不同时期的解释:

1.汉武帝时期的经济政策

汉武帝为改善财政管理,于公元前110年推行“均输法”。具体措施包括:

2.北宋王安石的变法措施

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推行新法中的“均输法”,核心原则为:

3.其他历史时期的应用

4.引申含义

现代语境中,“均输”偶尔被引申为“公平竞争”或“均衡分配”,但这一用法非主流。

总结

“均输”本质是古代政府通过调控物资流通以优化财政的手段,不同朝代的具体目标和实施方式有所差异。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参考历史文献如《盐铁论》《宋史》等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均输的意思

《均输》是一个汉字词语,读音为jūn shū。它的意思是将资源、财富等分配均匀、平等地分给各个相关的方面或个体。

拆分部首和笔画

《均输》字由四个部分组成:丷(组字底)+ 走(首部)+ 爰(身体部)+ 又(尾巴)。

总共需要8笔组成。

来源

《均输》这个词在古代指的是将同一类型的货物或资源等按等量分配给不同的方面或个体,这个词源于古代汉族人民的分配原则。

繁体

《均输》在繁体字中是「均輸」。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有一些不同。古代汉字《均输》的写法是「均輸」而不是现代简化字的「均输」。

例句

1. 各人按均输的原则分享剩余的食物。

2. 这个政策的目的是均输社会资源。

组词

1. 均衡 - 指物体或系统各部分均等分布或力量等力求平衡。

2. 均等 - 指数量、质量等相等、相同。

近义词

1. 平分 - 指将某物分为相同的部分。

2. 均摊 - 指将费用、负担等平均分摊给各方面或个体。

反义词

1. 不均 - 指分配不平等或不公平的状态。

2. 不平衡 - 指物体或系统不同部分分布或力量等不平衡

别人正在浏览...

案伯阿塔卡马沙漠残春餐啗斥去抽薪止沸葱头凗凒鹾茵得体歌丰肥俘囚共贡黑龊龊衡才黄槿回梁回托护免货居夾囊箭筈蹶子狂纵昆仑赉给潦鬼流祸楼车蛮触蛮烟瘴雾命日敏卲木框昵称女家萍梗仆食钦犯七事八事日月其除濡洽上先声风木殊效丝衣随声是非贪彊特见体形同会通啓推目外荒玩法往代万窍屋室下县遐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