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靈鼓的意思、靈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靈鼓的解釋

六面鼓。《周禮·地官·鼓人》:“以靈鼓鼓社祭。” 鄭玄 注:“靈鼓,六面鼓也。” 漢 張衡 《東都賦》:“撞洪鐘,伐靈鼓,旁震八鄙,軯礚隱訇。” 隋 盧思道 《駕出圜丘》詩:“黃麾引朱節,靈鼓應華鐘。” 宋 蘇轼 《渚宮》詩:“ 楚王 獵罷擊靈鼓,猛士操舟張水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靈鼓是中國古代祭祀儀式中使用的禮樂器具,其名稱與功能在《周禮》《禮記》等典籍中均有明确記載。《周禮·地官·鼓人》提到“以靈鼓鼓社祭”,說明其專用于社稷祭祀活動。從形制特征看,漢代經學家鄭玄注《周禮》時指出靈鼓“六面,以革蒙之”,屬于多面鼓的一種,與雷鼓、路鼓等形成祭祀鼓樂體系。

在文化内涵層面,《說文解字》釋“靈”為“巫以玉事神”,揭示靈鼓具有通神媒介功能。考古發現的戰國曾侯乙墓漆繪靈鼓圖案印證了其鼓身繪日月星紋、配流蘇裝飾的儀禮特征。現代學者楊蔭浏在《中國古代音樂史稿》中強調,靈鼓作為周代“六鼓”之一,其使用嚴格遵循禮樂等級制度,僅限天子祭祀天地的重要場合。

該樂器自秦漢後逐漸演變為道教法器,《雲笈七籤》記載的道教齋醮科儀中仍保留“擊靈鼓以集衆真”的儀軌,體現其宗教功能的延續性。

網絡擴展解釋

“靈鼓”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

  1. 古代祭祀樂器(核心含義)
    根據《周禮》《東都賦》等古籍記載,靈鼓是六面鼓,用于社祭等儀式。例如《周禮·地官·鼓人》提到“以靈鼓鼓社祭”,鄭玄注明确其形制為六面。漢代張衡的《東都賦》中“伐靈鼓”也印證了其作為禮器的用途。

  2. 現代引申義(少數語境)
    部分現代解釋将“靈”與“鼓”拆分理解,引申為“靈活振奮的節奏”或“激勵人心的力量”。例如形容音樂動感或勵志标語如“心靈鼓點”。但此用法較少見于權威古籍,可能是現代語言發展的産物。


注意:若需深入考據古代禮制中的靈鼓形制、使用場景等,建議查閱《周禮》原文及漢代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白吃報條寶文卑劇備善邊服逼立常業琛貝初昏噉飯地點辱鬥頭都邑簿風華風起水湧風子服用根菜類蔬菜夬夬榖皮好書後來候舍加碼撿核京直峻酷開天苛急狂乖闊少爺賴賬潦鬼聊叙镂人馬嚼鐵沒深沒淺免患男孩兒缾管鋪結前衛起急日體榮譽山兒賞客射戟詩序铄穎蜀山思忖堂簾托大翫閱相思樹先來先正諧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