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别籍異居的意思、别籍異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别籍異居的解釋

另立門戶,彼此分居。 範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二章第四節:“法律禁止兄弟在父母生存時别籍異居……朝廷甯願放免丁役,不許無故析戶分居。”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别籍異居(bié jí yì jū)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法律與文化雙重内涵的複合詞,常指古代家庭制度中子女與父母分家、另立戶籍并分開居住的行為。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字義與詞源解析

  1. 别籍

    “别”指分離、另立,“籍”指戶籍冊。古代戶籍是政府管理人口、征收賦役的依據,另立戶籍即從原家庭戶籍中獨立出去,形成新的納稅單位。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籍”字釋義。

  2. 異居

    “異”意為不同,“居”指居住地。即不與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員共同居住,分宅而居。

    來源:《說文解字注》,“居”字釋義。


二、法律與社會背景

在傳統宗法制度下,“同居共財” 是家庭倫理的核心。子女與父母分戶别居被視為違背孝道的行為,因此曆代法律多對此加以禁止:


三、文化倫理内涵

該詞承載了儒家家庭倫理的深層意義:

  1. 孝道規範:

    子女與父母同居共財是“孝”的體現,分家被視為對長輩權威的挑戰。

  2. 家族凝聚力:

    通過抑制分家維持家族經濟與血緣的統一性,避免家族勢力分散。

    來源:瞿同祖《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第五章“家族”。


四、現代法律與語義演變

現代法律廢除禁止分家的條文,但該詞仍用于文化批評:


權威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12年。
  2. 《唐律疏議》,劉俊文點校,中華書局,1996年。
  3. 瞿同祖,《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中華書局,2003年。
  4.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國法制出版社,2020年。

網絡擴展解釋

“别籍異居”是一個漢語成語,指家庭成員(如兄弟、父子)在父母或長輩在世時另立戶籍、分開居住的行為。以下是詳細解釋:

1.詞義解析

2.曆史背景與出處

3.法律與社會意義

4.語法與近義詞

“别籍異居”反映了古代中國對家族制度的重視,既是法律規範,也是社會倫理的體現。如需進一步了解唐代戶籍制度或具體案例,可參考《中國通史》或《舊唐書》相關章節。

别人正在浏覽...

百緒北陵饬拏雌雄未決啗嚼淡冷禱頌堤備兒童樂園廢絶飛鷰蜂潰弓袋公判聒氣顧音皓耀黃金塢滑珠灰移火變溷帳降假建禮窖藏假飾驚窘井蛙之見亢拒龛居濫士靈運屐盲風晦雨蔓藻銘典冥思苦想明醫淺隘乾杯趫敏僑治起基輕裘緩辔邛節塞下森锵山腋生帳子貨實心樹桄術人四沖六達缌功套杯題句投足穨雲王家癖岏岏鹹津津細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