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顧音的意思、顧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顧音的解釋

謂眷顧之德音。 三國 魏 曹植 《魏德論》:“於是 漢 氏歸義,顧音孔昭,顯禪天位,希 唐 效 堯 。”按,這裡指禅位的诏書。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顧音”是一個較為少見的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兩種解釋方向:

一、古漢語文獻中的含義(主流解釋)

基本釋義:指上位者(如君主)的眷顧之德音,即表達恩惠或旨意的言辭。
出處:出自三國時期曹植的《魏德論》——“於是漢氏歸義,顧音孔昭,顯禪天位,希唐效堯”。此處的“顧音”特指漢獻帝禅讓帝位的诏書,帶有政治文告的莊重色彩。
用法:多用于古代文獻或特定曆史語境中,描述君主對臣民的關懷或重要政治宣告。

二、現代語境中的延伸理解

部分現代詞典(如)将其解釋為“因顧慮而不敢直言”,但這種用法在權威文獻中較少見,可能是對“顧”與“音”的拆分釋義(如“顧”指顧慮,“音”指聲音),需結合上下文謹慎使用。

總結建議

  1. 學術或古文閱讀:優先采用“眷顧之德音”的釋義,參考曹植原文語境。
  2. 現代日常使用:建議避免單獨使用該詞,以免産生歧義;若需表達“顧慮言辭”,可選用更通用的詞彙如“諱言”“慎言”等。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古代漢語詞典》等權威工具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顧音》的意思

《顧音》是一個常見的漢字詞語,意思是“回顧、追憶過去的聲音”。它代表了人們對過去的回憶、觸動和思索。

拆分部首和筆畫

《顧音》的部首是“音”,總共由12個筆畫組成。

來源和繁體

《顧音》古代使用的寫法是「顧音」,繁體字中的「顧」表示關注、回顧,「音」則是指聲音。在演變過程中,「音」被簡化成「立」,形成了現代簡體字的寫法「顧音」。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顧音”這個詞的寫法是「顧音」, 以草書的形式呈現。草書字體形态獨特,線條流暢、奔放,給人以獨特的審美享受。

例句

1. 這首歌讓我顧音起過去的回憶。

2. 他聽到那首曲子,不禁顧音起了小時候的往事。

相關詞彙

組詞:回顧、回想、回憶、追憶、懷舊

近義詞:思索、沉思、紀念、牽挂

反義詞:忘卻、遺忘、淡忘、抛棄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