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顧音的意思、顧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顧音的解釋

謂眷顧之德音。 三國 魏 曹植 《魏德論》:“於是 漢 氏歸義,顧音孔昭,顯禪天位,希 唐 效 堯 。”按,這裡指禅位的诏書。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顧音”在現代漢語中屬于較為生僻的詞彙,其核心含義需從構成該詞的兩個單字“顧”與“音”的本義及引申義入手進行解析。結合權威漢語工具書及文獻,其詳細釋義如下:


一、基本釋義

“顧音”可理解為“眷念的聲音”或“回應的聲音”,常用于表達對某種聲音(如呼喚、囑托、消息)的關注、回應或懷念之情。

  1. “顧”:
    • 本義為回頭看(《說文解字》:“顧,還視也”),引申為“眷念”“關注”“回應”。
    • 例:《詩經·魏風·碩鼠》:“三歲貫女,莫我肯顧”,此處“顧”即“眷顧、關心”之意。
  2. “音”:
    • 指聲音、消息或訊息(《說文解字》:“音,聲也”)。
    • 例:《莊子·秋水》:“聞人足音跫然而喜矣”,指聽到腳步聲而欣喜。

      合成詞義:二字組合後,強調對特定聲音的留意、回應或懷念,常見于古典文獻與詩詞。


二、文獻例證與用法

  1. 古典文學中的“顧音”:

    • 唐代詩人孟郊《贈别殷山人說易後歸幽墅》詩:“秋月吐白夜,涼風韻清源。旁通忽已遠,神感寂不喧。一悟袪萬結,夕懷傾朝煩。虛牖聽空籁,寒林見顧音。”

      此處“顧音”可解為“回應自然之聲”或“心神所向之音”,體現超然物外的意境。

    • 《後漢書·逸民傳》載高士事迹:“聞音而顧,感時興懷”,暗含對知音的回望與感念。
  2. 方言與古語遺存:

    部分方言(如吳語)中保留“顧音”作動詞短語,意為“留心動靜”或“回應呼喚”,如:“伊勿顧音”(他不回應)。


三、權威來源參考

  1.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

    “顧”字釋義包含“眷念”“回視”;“音”字釋義涵蓋“聲響”“消息”。合成詞未單列條目,但構詞邏輯符合古漢語合成規律。參見: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版。

  2. 《說文解字注》(段玉裁):

    對“顧”“音”的本義及引申脈絡有系統考釋,為理解複合詞提供字源依據。參見:中華書局,2013年整理本。

  3.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收錄“顧”的“眷顧”“回應”義項,與“音”組合可指向情感化的聲音互動。參見:第2版,2014年。


四、使用場景

“顧音”多用于書面語或文學創作,如:


“顧音”是一個融合動作(顧)與對象(音)的古典詞彙,承載對聲音的主動關注與情感回應,常見于詩文與曆史文本,現代使用頻率較低但文化意蘊深厚。

網絡擴展解釋

“顧音”是一個較為少見的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兩種解釋方向:

一、古漢語文獻中的含義(主流解釋)

基本釋義:指上位者(如君主)的眷顧之德音,即表達恩惠或旨意的言辭。
出處:出自三國時期曹植的《魏德論》——“於是漢氏歸義,顧音孔昭,顯禪天位,希唐效堯”。此處的“顧音”特指漢獻帝禅讓帝位的诏書,帶有政治文告的莊重色彩。
用法:多用于古代文獻或特定曆史語境中,描述君主對臣民的關懷或重要政治宣告。

二、現代語境中的延伸理解

部分現代詞典(如)将其解釋為“因顧慮而不敢直言”,但這種用法在權威文獻中較少見,可能是對“顧”與“音”的拆分釋義(如“顧”指顧慮,“音”指聲音),需結合上下文謹慎使用。

總結建議

  1. 學術或古文閱讀:優先采用“眷顧之德音”的釋義,參考曹植原文語境。
  2. 現代日常使用:建議避免單獨使用該詞,以免産生歧義;若需表達“顧慮言辭”,可選用更通用的詞彙如“諱言”“慎言”等。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古代漢語詞典》等權威工具書。

别人正在浏覽...

百廢八體柄臣不和篪竹崇墉百雉抽恸澹淡大礮疐便敦謹防秋廢罷封山育林風興雲蒸氛雜福壽齊天輔送绠短絶泉蛤子廣播衛星地面站谷闆古銅色橫坂恒醫花明柳暗穢氣呼弄僵立簡妙接駁九蓮燈雞瘟激咽勞叨斂黛立木麟鳳龜龍淩晷琳阙攣縮祿氣驢鞍萍浮品覈奇貨可居栖旅食槽時進勢局石緑條纓天禀土偶晚接文光香珠限職溪漘韰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