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缌功的意思、缌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缌功的解釋

缌麻與小功。舊時五種喪服中最輕的兩種,由親緣較疏者服之。《梁書·王僧辯傳》:“皇枝繦抱已上,緦功以還,窮刀極俎,既屠且繪。”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缌功”是中國古代喪服制度中的兩個等級,具體解釋如下:

詞義解析

  1. 定義
    “缌功”是“缌麻”與“小功”的合稱,屬于舊時五種喪服(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缌麻)中最輕的兩種,由血緣關系較疏遠的親屬穿着。

  2. 五服中的等級

    • 缌麻:五服中最輕的喪服,用細麻布制成,服喪三個月。例如為曾祖父母的兄弟、外甥、女婿等遠親服喪。
    • 小功:次于“大功”,用稍粗的麻布制成,服喪五個月。例如為堂祖父母、外祖父母等較近的旁系親屬服喪。
  3. 使用場合
    兩者均用于為血緣關系較遠的親屬服喪,體現古代宗法制度中“親疏有别”的倫理觀念,如《梁書》中記載的“皇枝繦抱已上,緦功以還”即指不同親疏關系的喪服規範。

補充說明

五服制度以喪服材質和服喪時長區分親屬關系遠近,從“斬衰”(最重,三年)到“缌麻”(最輕,三個月)共五級。這一制度自周代延續至清末,是研究中國古代社會倫理與家族結構的重要依據。

網絡擴展解釋二

缌功的意思

缌功是一個漢語詞語,有着多重含義。在古代,缌指細密的紡織品,功則指良好的技能或成就。因此,缌功可以理解為精細制作的技巧或出色的成就。

拆分部首和筆畫

缌字由“糸”和“工”兩個部首組成。按照字的結構,它包含了9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缌字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中,可以追溯到古代。在繁體字中,缌被寫作「緦」。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缌字的寫法可能與現在有所不同。然而,由于缌字的含義和用法并沒有發生重大變化,所以漢字的基本結構保持不變。

例句

1. 他的繪畫技巧十分精美,真可謂是缌功之作。

2. 通過刻苦訓練和不懈努力,他最終取得了缌功般的成就。

組詞

1. 缌繡:指用細線刺繡品,具有高度的紡織技巧和藝術價值。

2. 缌塞:形容氣候寒冷,導緻衣物的細纖維結成一團。

3. 缌縫:指對細密衣物進行縫補或修複。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精細、巧妙、工藝精湛

反義詞:粗糙、馬虎、拙劣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