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别籍异居的意思、别籍异居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别籍异居的解释

另立门户,彼此分居。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四节:“法律禁止兄弟在父母生存时别籍异居……朝廷宁愿放免丁役,不许无故析户分居。”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别籍异居(bié jí yì jū)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法律与文化双重内涵的复合词,常指古代家庭制度中子女与父母分家、另立户籍并分开居住的行为。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字义与词源解析

  1. 别籍

    “别”指分离、另立,“籍”指户籍册。古代户籍是政府管理人口、征收赋役的依据,另立户籍即从原家庭户籍中独立出去,形成新的纳税单位。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籍”字释义。

  2. 异居

    “异”意为不同,“居”指居住地。即不与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共同居住,分宅而居。

    来源:《说文解字注》,“居”字释义。


二、法律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宗法制度下,“同居共财” 是家庭伦理的核心。子女与父母分户别居被视为违背孝道的行为,因此历代法律多对此加以禁止:


三、文化伦理内涵

该词承载了儒家家庭伦理的深层意义:

  1. 孝道规范:

    子女与父母同居共财是“孝”的体现,分家被视为对长辈权威的挑战。

  2. 家族凝聚力:

    通过抑制分家维持家族经济与血缘的统一性,避免家族势力分散。

    来源: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第五章“家族”。


四、现代法律与语义演变

现代法律废除禁止分家的条文,但该词仍用于文化批评:


权威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
  2. 《唐律疏议》,刘俊文点校,中华书局,1996年。
  3. 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华书局,2003年。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国法制出版社,2020年。

网络扩展解释

“别籍异居”是一个汉语成语,指家庭成员(如兄弟、父子)在父母或长辈在世时另立户籍、分开居住的行为。以下是详细解释:

1.词义解析

2.历史背景与出处

3.法律与社会意义

4.语法与近义词

“别籍异居”反映了古代中国对家族制度的重视,既是法律规范,也是社会伦理的体现。如需进一步了解唐代户籍制度或具体案例,可参考《中国通史》或《旧唐书》相关章节。

别人正在浏览...

摆款儿把兄弟鞭茁笔下留情簿阀伧辈丞辅吃独食船丁椿桂蠢夯怠偷当壮鹅口疮恶征佛寺附宝改物格度官房咕嘟孤坟诡亿汗迹蒿然祸适江山好改,本性难移见员绞锋郊干焦唣骥伏伎艺矍骇连阴雨例假立言末大泡澡偏隘坡老锵锵凄怆青椒乳齿睿广深根固本十殿时间寿燕说长话短死胔太半太始探伙无礼五抢六夺献台骁猾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