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靈運屐的意思、靈運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靈運屐的解釋

《宋書·謝靈運傳》:“尋山陟嶺,必造幽峻,巖嶂千重,莫不備盡。登躡常著木履,上山則去前齒,下山去其後齒。”因稱這種特制的木屐為“靈運屐”。 元 傅若金 《寄題番陽周子震金潭山居》詩:“遂求靈運屐,一往眺林坰。” 元 宋旡 《送金華黃晉卿之諸暨州判官》詩:“晚陪靈運屐,早訪 董生 帷。”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靈運屐”是中國古代文學中的典故性詞彙,特指南朝宋詩人謝靈運所創制的登山木屐。據《南史·謝靈運傳》記載,謝靈運為方便登山,發明了一種可拆卸齒的木屐:上山時去掉前齒,下山時去掉後齒,以此保持身體平衡,後人稱之為“謝公屐”或“靈運屐”。該詞不僅指代實物,更被賦予文化象征意義,常用于詩詞中表現文人雅士的山水之趣與超逸情懷,如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别》中“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即借此表達灑脫心境。

從漢語詞彙演變角度分析,“靈運屐”屬于“人名+物名”的複合結構,體現了漢語典故詞“以人彰物”的構詞特點。其語義内涵包含三層:一是工具屬性,指代特制木屐;二是行為屬性,暗含登山遊覽的活動;三是精神屬性,象征士大夫階層寄情山水的審美追求。這一詞彙的流傳,反映了中國古代文人對自然景觀的審美自覺,以及工匠技藝與文學意象的深度融合。

權威文獻可參考《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4年)第12冊第143頁對“謝公屐”的釋義,以及《世說新語·雅量》劉孝标注引《宋書》的相關記載。當代研究成果可參見傅璇琮《唐代詩人叢考》(中華書局,2003年)中關于謝靈運文化影響的論述。

網絡擴展解釋

“靈運屐”是一個漢語成語,其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指一種特制的木屐,用于登山時靈活調節鞋齒,後比喻行動敏捷、處理事務得心應手的能力。


二、起源與結構

  1. 曆史出處
    源自《宋書·謝靈運傳》,記載南朝詩人謝靈運登山時“常着木履,上山去前齒,下山去後齒”。
  2. 特殊設計
    木屐前後齒可拆卸:
    • 上山時卸前齒,降低坡度;
    • 下山時卸後齒,保持平衡。

三、文化引申意義

  1. 行動敏捷的象征
    成語“靈運屐”常形容人做事靈活高效,如謝靈運般善于應對複雜情境。
  2. 文學意象
    後世詩文(如元代傅若金、宋旡的作品)用此典贊美山水遊覽或處事智慧。

四、使用場景


注:該詞亦稱“謝公屐”,與謝靈運的文學成就共同成為中國文化符號。如需完整文獻出處,可參考《宋書》卷六十七。

别人正在浏覽...

八幽捕風腸綫陳蕃榻吃個虱子留隻腳魑魅春不老打虎跳帶郭當牢典妻鬻子刁刺餓文隔岸貢箋海魚荷鼻黑髭髭簡孚教導狡豎矯俗寄放經緯天下驚蟄勞疲兩大連歲鳴玑冥升木冰穆護南牀拈竿怯憐口凄風冷雨氣烘烘骐駵蛩蚊氈擾弊軟目标商參上佼杉雞殺千刀甥舅神壇神主柿葉手表收募水甬説兵機朔蓬所有制外國人委塞窩窩凹凹孝廉方正霞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