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齋醮,祭祀。 隋 薛道衡 《老氏碑》:“知如在之敬,申醮祀之禮。”《明史·奸臣傳·嚴嵩》:“ 言 去,醮祀青詞,非 嵩 無當帝意者。”
“醮祀”是中國古代宗教文化中的特定祭祀活動,其含義和特點可概括如下:
醮祀是古代宗教儀式中的一種祭祀形式,主要指通過設壇、齋醮等方式向神靈或祖先表達敬意。它融合了道教齋醮儀式與傳統祭祀文化,常用于祈福、禳災或追念先人。
詞義解析
文獻記載
醮祀不僅是宗教活動,也承擔着維系社會秩序、強化倫理觀念的作用。例如:
與“醮祭”含義相近,均指設壇祈禱的儀式,《漢書·郊祀志》曾提及通過醮祭迎神之說。
《醮祀》是一個意味深遠的詞語,它可以分為兩個獨立的部分進行解釋。在這裡,我們将分别介紹這兩個部分的意義,并深入探讨它的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等内容。
詞語《醮祀》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分别是“醮”和“祀”。其中,“醮”的部首是“酉”,它共有10個筆畫;“祀”的部首是“礻”,它有4個筆畫。
《醮祀》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宗教儀式。在古代中國,人們經常舉行醮祀儀式,以向神靈祈求祝福與保佑。這種儀式包括祭祀、祈禱、獻祭等活動,旨在祈求豐收、平安等好運。
在繁體中文中,詞語《醮祀》的寫法并沒有太大的變化,仍然是使用相同的字形。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詞語《醮祀》可能有一些微小變化。不同的時期和地區可能有不同的書寫方式,但總體上并沒有太大的差異。
以下是一些使用《醮祀》的例句:
與《醮祀》相關的組詞有:醮宴、醮兒、祭醮等。近義詞可以是祭祀、祭拜等。反義詞可能是不祭祀、不崇拜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