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號泣的意思、號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號泣的解釋

號咷大哭。《書·大禹谟》:“帝初于 歷山 ,往于田,日號泣于旻天,于父母。” 宋 司馬光 《蘇骐骥墓碣》:“行及 宛 葉 間,聞喪,因號泣,晝夜奔赴,凡七日,行千三百裡。”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秦生》:“腹痛口噤,中夜而卒,妻號泣,為備棺木,行入殮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號泣”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大聲哭泣或號啕大哭。以下從定義、出處、用例及近義詞等方面展開解釋:

  1. 基本定義
    “號泣”指因極度悲傷或痛苦而放聲痛哭的行為,常見于文言文或書面語中,強調哭聲的響亮與情感的強烈。例如《聊齋志異》中描述“妻號泣,為備棺木”,即表現悲痛至極的場景。

  2. 出處與經典用例
    該詞最早見于《尚書·大禹谟》:“日號泣于旻天,于父母。”意為大舜在田間勞作時因思念父母而痛哭。後世如宋代司馬光《蘇骐骥墓碣》中“號泣,晝夜奔赴”,以及《禮記·曲禮下》“三谏而不聽,則號泣而隨之”,均延續了這一用法。

  3. 近義詞與辨析

    • 近義詞:悲啼、號哭、痛哭。其中“號哭”與“號泣”意義最接近,均強調大聲哭泣,但“號泣”更具文言色彩。
    • 反義詞:如“飲泣”(指無聲流淚)。
  4. 讀音說明
    拼音存在兩讀:多數文獻标注為hào qì,但部分辭典(如國語辭典)注音為háo qì。現代多采用hào qì 的讀音。

該詞多用于描述強烈的情感釋放,需結合語境區分其與現代口語中“大哭”的細微差異,且讀音需根據文獻類型靈活選擇。

網絡擴展解釋二

號泣

號泣是一個動詞短語,常用于形容人極度悲傷或痛苦而放聲大哭的樣子。它可以拆分為“號”和“泣”兩個部分。

號的部首是口,它是一個聲音詞素,表示發出聲音的意思。泣的部首是水,表示跟液體有關的意思。

號泣一詞來源于古代漢語,最早出現在《楚辭·蔔居》這篇詩中:“夫何構難勝,掣號泣如河。”該詩表示在困難面前,人們情緒激動地大聲哭泣。

在繁體字中,“號泣”這兩個字的寫法保持不變。繁體字仍然保留着古代漢字的形狀和結構,與簡化字在字形上有所差異。

古代漢字的寫法通常與現代有所區别。例如,“號”字在古代寫作“號”,其字形更加複雜。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更為繁複,需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例如,我們可以使用“號泣”的例句:他收到了一個壞消息,不禁號泣起來。

與“號泣”相關的詞彙有:“痛哭”、“嗚咽”等。這些詞彙都形容了人們在極度悲傷或痛苦時發出的聲音和表現。

與“號泣”相反的詞彙是“歡笑”、“笑逐顔開”等。這些詞彙描述了人們在喜悅和快樂時的表情和行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