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號泣的意思、號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號泣的解釋

號咷大哭。《書·大禹谟》:“帝初于 歷山 ,往于田,日號泣于旻天,于父母。” 宋 司馬光 《蘇骐骥墓碣》:“行及 宛 葉 間,聞喪,因號泣,晝夜奔赴,凡七日,行千三百裡。”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秦生》:“腹痛口噤,中夜而卒,妻號泣,為備棺木,行入殮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號泣”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號”和“泣”兩個單字構成。根據《漢語大詞典》解釋,“號”指高聲呼喊,如《說文解字》所述“痛聲也”;“泣”指流淚而無聲或低聲哭,《說文解字》釋為“無聲出涕曰泣”。二字合用時,“號泣”特指“邊哭邊高聲呼喊”,多用于表達極度悲痛的情緒。

該詞最早見于先秦典籍,《詩經·魏風·陟岵》中“行役夙夜無已,上慎旃哉!猶來無止”句,漢代鄭玄箋注“止,猶已也。孝子行役,思其父祖之戒,乃為父所號泣,追念已勞苦”。唐代孔穎達在《毛詩正義》中進一步闡釋:“號泣謂聲氣竭而更發聲,哭之甚也”,強調其情感表達的強烈程度。

與普通“哭泣”相比,“號泣”更突出聲音的宣洩性,《禮記·曲禮》鄭玄注“號呼哭泣”時指出“號”屬有聲無淚,“泣”屬有淚無聲,二字連用則兼具聲淚俱下之意。現代漢語中該詞多用于文學性表達,如魯迅《野草·頹敗線的顫動》中“她于是擡起眼睛向着天空,并無詞的言語也沉默盡絕,惟有顫動,輻射若太陽光,使空中的波濤立刻回旋,如遭飓風,洶湧奔騰于無邊的荒野”,暗含“號泣”般的無聲呐喊。

網絡擴展解釋

“號泣”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大聲哭泣或號啕大哭。以下從定義、出處、用例及近義詞等方面展開解釋:

  1. 基本定義
    “號泣”指因極度悲傷或痛苦而放聲痛哭的行為,常見于文言文或書面語中,強調哭聲的響亮與情感的強烈。例如《聊齋志異》中描述“妻號泣,為備棺木”,即表現悲痛至極的場景。

  2. 出處與經典用例
    該詞最早見于《尚書·大禹谟》:“日號泣于旻天,于父母。”意為大舜在田間勞作時因思念父母而痛哭。後世如宋代司馬光《蘇骐骥墓碣》中“號泣,晝夜奔赴”,以及《禮記·曲禮下》“三谏而不聽,則號泣而隨之”,均延續了這一用法。

  3. 近義詞與辨析

    • 近義詞:悲啼、號哭、痛哭。其中“號哭”與“號泣”意義最接近,均強調大聲哭泣,但“號泣”更具文言色彩。
    • 反義詞:如“飲泣”(指無聲流淚)。
  4. 讀音說明
    拼音存在兩讀:多數文獻标注為hào qì,但部分辭典(如國語辭典)注音為háo qì。現代多采用hào qì 的讀音。

該詞多用于描述強烈的情感釋放,需結合語境區分其與現代口語中“大哭”的細微差異,且讀音需根據文獻類型靈活選擇。

别人正在浏覽...

愛尚阿可赤不知所可沖襲楚祠待物蹎仆屙屎梵坊貫口鬼伯還蕃紅頭子穢慝健碩交龍家世集枯謹閑九裡香科經口絡老複丁連堤連續畫靈府曆賞柳門竹巷六識鹿銜懞憧靡知所措齧氈炮兵錢碼子淺注诮讓傾城清河秋星曲狹乳石桑屐澀筆色認搧風折齒沈累沈首什刹海時式樹揭素退甜口兒晚麥窩囊吳坂誤國殃民象說險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