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官防的意思、官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官防的解釋

(1).官司;糾紛。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八:“ 君瑞 懸梁, 鶯鶯 覓死, 法聰 連忙救。您死後教人打官防。” 元 石德玉 《秋胡戲妻》第四折:“我這裡便破步撩衣,走向前來,揝住羅裳,喒兩個明有官防。” 元 李緻遠 《還牢末》第三折:“可鄰我媳婦先亡,兒女悽惶,我又遭着官防。”

(2).舊時官府的一種長方形公章。 吳玉章 《從甲午戰争前後到辛亥革命前後的回憶》十九:“我 林畏生 罪多得很!砍官防,其罪一也;撕委任狀,其罪二也;辱罵都督,其罪三也;鬧軍政府,其罪四也。看你們敢把我 林畏生 怎麼樣!”

(3).指官府的公文。 元 無名氏 《謝金吾》第一折:“[正旦唱]怎生的打碎了這牌額?[ 謝金吾 雲]我便碎了這面牌,打甚麼不緊,你要告,告了我去。[正旦唱]難道你有官防無世界?”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官防”在漢語中屬于曆史詞彙,現用頻率較低,其核心含義需結合古代行政制度分析。根據《漢語大詞典》釋義,該詞存在兩種指向:

一、指官府印信類憑證 古代公文往來中特指方形官印,區别于常規圓形印章,常見于明清時期地方衙署文書。此類印信具備防僞功能,《中國曆代官制詞典》記載其多用于錢糧、刑名等重要文件的籤署驗核。

二、指行政機構間的權力制衡 《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史》指出該詞可引申為官府之間的相互監督機制,如宋代轉運使與知州形成的職權制約體系,體現古代官僚體系中的權力防控思想。

現代語境中該詞已鮮少使用,研究古代文書制度或行政史時可作為專業術語出現。建議查詢《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7年版)第3冊第782頁獲取原始釋義,或參考國家圖書館《中華經典古籍庫》數字化資源進行深度考據。

網絡擴展解釋

“官防”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官司或糾紛
    指涉及官府的訴訟或民間糾紛。例如《董西廂·卷八》中提到“您死後教人打官防”,這裡指因糾紛引發訴訟。元雜劇《秋胡戲妻》中也有“明有官防”的表述,強調雙方存在需官府裁決的矛盾。

  2. 官府的長方形公章
    舊時官方使用的印章,常用于公文籤署或證明權威。例如吳玉章在回憶錄中提及“砍官防”作為林畏生的罪名之一,反映公章在行政中的重要性。

  3. 官府的公文
    泛指官方發布的文書或憑證物件。元代無名氏《謝金吾》中“難道你有官防無世界”,此處“官防”可理解為公文或官方憑證。


二、文學與曆史用例


三、綜合說明

“官防”的詞義演變反映了古代中國司法與行政的關聯性,既有具體的實物(公章、公文),也涉及抽象的法律程式(訴訟)。需注意,其現代使用已較少見,多出現于古籍或曆史研究場景。

以上解釋綜合自多個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币貢壁鏡參柴慘刻陳思思吃官事叱羅出乖露丑磁療麤滾滾當面鑼,對面鼓點絢調羽逢晤佛耳草幅尺公田口井古代東方和韻回峯惛愦火筯晶耀金鏡金錢蟹寖遠斤欘抗隱刊期客僧饋人闊解累掯冷顫李衡奴李詩謝賦腦球虐謀平安栖竄親家爹秦烏求知仁賢軟堰散花傻裡巴機山栗少帛生料施賞石魚湖說不來斯喜瑣近天文館微霜委佗相從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