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絶弦的意思、絶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絶弦的解釋

1.亦作"絶弦"。2.斷絕琴弦。《呂氏春秋.本味》:"伯牙鼓琴鐘子期聽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鐘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鐘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鐘子期死伯牙破琴絶弦終身不複鼓琴以為世無足複為鼓琴者。"此事種子書均有記載文字略有不同。後遂以"絶弦"喻失去知音。3.指離弦之箭。比喻速度極快。

詳細解釋

亦作“絕絃”。1.斷絕琴弦。《呂氏春秋·本味》:“ 伯牙 鼓琴, 鐘子期 聽之。方鼓琴而志在 太山 , 鐘子期 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 太山 。’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 鐘子期 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 鐘子期 死, 伯牙 破琴絶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此事種子書均有記載,文字略有不同。後遂以“絶弦”喻失去知音。 三國 魏 曹丕 《與吳質書》:“昔 伯牙 絶絃於 鐘期 , 仲尼 覆醢於 子路 ;痛知音之難遇,傷門人之莫逮。” 唐 沉佺期 《傷王學士》詩:“感遊值商日,絶弦留此詞。” 宋 司馬光 《送王待制知陝府》詩:“絶絃悲宿草,撫首念諸孤。”

2.指離弦之箭。比喻速度極快。《後漢書·西羌傳·東號子麻奴》:“今虜皆馬騎,日行數百,來如風雨,去如絶弦,以步追之,埶不相及。”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絶弦”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的詞語,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一、比喻失去知音

這一含義源自《呂氏春秋·本味》中伯牙與鐘子期的典故。伯牙彈琴時,唯有鐘子期能領會其琴聲中的意境(如“志在太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死後,伯牙“破琴絶弦”,終身不再彈琴,以此表達知音難遇的悲痛。後世常用此典代指對知己亡故的哀悼,如曹丕《與吳質書》、唐代崔珏《哭李商隱》等詩文均引用了此意。

二、形容速度極快

該用法以離弦之箭為喻體,強調行動迅疾。例如《後漢書·西羌傳》描述騎兵“來如風雨,去如絕弦”,突顯其疾馳之态。此義多見于古代軍事或運動場景的描寫。

補充說明

部分文獻(如、7)提到該詞引申為“才華中斷”或“生命終結”,但此類解釋權威性較低,且缺乏經典用例支持。建議優先參考前兩種主流含義。

提示:若需了解近義詞(如“斷琴”)或反義詞(如“知音”),可查閱《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絶弦》的意思

《絶弦》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切斷琴弦”,也可引申為“音樂中止”或“音樂不再傳播”。這個詞常常用來形容音樂停止或人與人之間感情的終結。

拆分部首和筆畫

《絶弦》的部首是糸(纟),部首意為“絲繩”。它由12個筆畫組成,依次為“纟”(3畫)、“川”(3畫)、“攵”(4畫)、“蔔”(2畫)。

來源和繁體

《絶弦》是一個日本漢字詞語,其繁體字為“絶絃”。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有時會将《絶弦》中的“弦”寫作“絃”。這種寫法主要用于古典文獻中的古漢字版本。

例句

他們之間的關系像是《絶弦》一般,再也沒有了交流。

組詞

- 絶望:表示極度失望和絕望的狀态。

- 絶交:指斷交或中斷友誼關系。

- 絶食:指斷食,不再進食。

近義詞

- 斷弦:指琴弦斷裂,音樂無法發出。

- 沉寂:表示安靜無聲,沒有音樂聲。

- 中斷:指某種聯繫或行為的突然停止。

反義詞

- 回音:指音樂回響,聲音傳出。

- 傳揚:表示将音樂或消息傳播出去。

- 交流:表示人與人之間的相互溝通和交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