诘擿的意思、诘擿的詳細解釋
诘擿的解釋
查究和揭發。《舊唐書·馮盎傳》:“ 盎 奴婢萬餘人,所居地方二千裡,勤於簿領,詰擿姦狀,甚得其情。”
詞語分解
- 诘的解釋 诘 (詰) é 追問:反诘。盤诘。诘究。 譴責,問罪:诘責。诘讓。诘難(刵 )。 诘 (詰) í 〔诘屈〕曲折。亦作“佶屈”。 〔诘屈聱牙〕(文章)讀起來不順口。 〔诘朝( (詰)乷 )〕早晨,亦指
- 擿的解釋 擿 ī 挑出:“其令三輔毋得以春夏擿巢探卵,彈射飛鳥。” 挑剔;指摘:“伏聞諸典校擿抉細微,吹毛求瑕。” 指使:“衛将軍(王)商密擿永令發去。” 揭發:發奸擿伏(揭露隱秘罪惡)。 搜索。 探。 剖開;
網絡擴展解釋
“诘擿”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側重,具體解釋如下:
1.基本含義
- 拼音:jié tī(部分來源标注為jié zhāi)。
- 字義拆分:
- 诘:意為查問、責問,引申為追究。
- 擿:讀作“tī”時,意為揭發、揭露;讀作“zhāi”時,可通“摘”,指摘取、指出。
- 綜合釋義:指通過查究來揭露問題或錯誤行為,常用于描述對不法之事的追查和檢舉。
2.語境用法
- 曆史文獻:在《舊唐書·馮盎傳》中,“诘擿奸狀”指查究并揭露奸邪的罪狀,強調行動的實際性和結果性。
- 現代延伸:也可用于批評、指責他人的言行,尤其在揭露不當行為時帶有道德評判意味。
3.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檢舉、揭發、糾察。
- 反義詞:包庇、隱瞞、縱容。
4.使用注意
- 該詞屬于書面語,現代口語中較少使用。
- 部分來源對“擿”的讀音和釋義存在分歧,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舊唐書》原文或權威詞典工具。
網絡擴展解釋二
什麼是《诘擿》
《诘擿》(jí zhāi)是一個漢語詞語,意為質問和指責。它由兩個字組成,分别是「诘」和「擿」。
拆分部首和筆畫
「诘」的部首是「言」,全拼為jié,它有6個筆畫。而「擿」的部首是「手」,全拼為zhāi,它有17個筆畫。
來源
《诘擿》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它最早出現在《論語·公冶長》一章中,描述了孔子對公冶長的質問和指責。後來,這個詞逐漸被用來形容質問和指責他人的行為。
繁體
《诘擿》的繁體字為「詰擿」。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诘擿」的寫法可能與現在略有不同。這些變化主要體現在字形的演變上,例如筆畫的順序和書寫方式。但總體上,它們仍然是由「诘」和「擿」兩個字組成。
例句
1. 他對政府的做法進行了诘擿。
2. 她以清晰的邏輯诘擿了他的觀點。
組詞
诘視、诘質、擿怒、擿動
近義詞
責問、質疑、批評
反義詞
稱贊、肯定、贊美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