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騾驢的意思、騾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騾驢的解釋

獸名。俗稱四不相。 清 郝懿行 《宋瑣言·言诠》:“‘又騾驢,駱駝,是北國所出,今遣送。’《宋書·張暢傳》按,騾驢一獸之名,俗謂之四不相,其形狀似騾非騾,似驢非驢也,故以名焉。聞 蒙古 人雲,其地亦無騾驢二物。”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騾驢”是一個古代文獻中出現的詞語,其含義和現代常見的騾子、驢存在差異。綜合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

“騾驢”是古代對一種特殊動物的稱呼,俗稱“四不相”。其外形特征介于騾和驢之間,但又不完全屬于二者,因此得名。清代郝懿行在《宋瑣言·言诠》中提到:“騾驢一獸之名,俗謂之四不相,其形狀似騾非騾,似驢非驢也。”(《宋書·張暢傳》引述)。

二、與現代騾子的區别

現代生物學中的騾子是馬和驢的雜交後代,分為兩類:

  1. 馬騾:公驢與母馬所生,體型較大,多用于拉車;
  2. 驢騾:公馬與母驢所生,體型較小但耐力強,常用于拉磨。
    而“騾驢”并非雜交種,而是獨立命名的動物,可能因形态特征得名,且曆史記載顯示其已罕見或滅絕。

三、相關記載與争議

  1. 古籍記載:蒙古地區曾有人提及當地并無騾驢,推測其可能為中原地區的特殊物種。
  2. 現代争議:部分學者認為“騾驢”可能是對騾子的古稱,但結合《宋書》描述,更傾向其為獨立物種。

四、補充說明

若需進一步了解騾子與驢的現代區别(如外形、繁殖能力等),可參考中的詳細對比。

建議對古籍中“騾驢”感興趣的讀者查閱《宋書·張暢傳》或清代考據文獻,以獲取原始記載。

網絡擴展解釋二

騾驢的意思

騾驢一詞的意思是指驢和馬的混種動物。它繼承了馬的力量和耐力,同時也繼承了驢的耐寒性和適應性。騾驢通常用于耕田、運貨或作為騎乘動物。

騾驢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騾驢的拆分部首是馬字旁,筆畫數為10畫。

騾驢的來源

騾驢這個詞最早源于古代外國譯音的結果。在古代,歐洲地區的國家用拉丁字母來書寫,解釋中文的詞彙。而中文中的驢和馬分别用"Donkey"和"Horse"這兩個拉丁詞彙來代表。騾驢則是綜合了這兩個詞的發音,形成了"Luo-lu"的音譯,後來發展成為騾驢的名稱。

騾驢的繁體

騾驢的繁體字為騾驢。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騾驢的漢字寫法為騾馬,不同于現代的簡化字形。

騾驢的例句

1. 他騎着騾驢穿過山間的小道。

2. 這匹騾驢力大無比,可以承擔很重的負重。

騾驢的組詞

騾鹿(lú):指馬和鹿的混種動物。

騾犢(dú):指驢和牛的混種動物。

騾驢的近義詞

駿馬、駿骨

騾驢的反義詞

純種馬、純種驢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